0. 前言

寓言是一种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带有哲理性的故事。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寓事于物以言他。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的短小精悍不同于小说的长篇大作,它的通俗易懂甚于诗歌的华丽与晦涩,它的微言大义有别于散文的平铺直叙。总之,寓言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含义深刻的寓意,从思想根源上影响和启发着人类认知世界,认知社会。寓言故事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伊索寓言》就是其中享誉盛名的代表作。

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产生于民间,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表现人们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赞扬或嘲讽,短小精悍,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人文科学常识,凝聚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其丰富的文学思想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鲜明的主题寓意成为当代成语的重要来源,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寓言故事上为成年人的警世恒言,下为儿童枕边之物。《中国古代寓言》收录近140条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其中有我们所熟知的,也有陌生的。故事以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各种寓言故事,反映社会的百态,人生的百象。细读这些故事,不仅会给人无限的快乐和不尽的想象,而且在无形中会净化读者的心灵使之保有一颗敏感而单纯的心。按照故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所收录的故事可以被概括成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典型的告诫世人,劝善惩恶的,给人积极的人生启迪。《何待来年》劝人有错就改,不要借故推托,明知故犯;《猩猩嗜酒》告诫人们不要明知故犯,贪婪不知满足;《蜈蚣自大》就教育人们不要骄傲自满,盲目轻敌。

第二类是以借物或者借事寓人,寓理。即: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深刻的哲理,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明白深刻哲理。我国古代寓言离不开古代传统历史文化,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著作中就不乏许多哲理性很强的经典名篇,这也是我国古代寓言的一大来源,而且其中有许多还简单明了地反映了朴素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的思想,这从某个角度也展现了先秦百家争鸣的思想和文化。本书中讲述的《井底之蛙》的故事,选自《庄子》,意在阐明世界的广大,人们不可以轻易地拘泥于自己狭小的见闻而妄自尊大。《杞人忧天》是《列子》中的故事,它说明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体;地不过是土块积成的,土块塞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土地。因此,不能凭空怀疑。《齐王与画师》说明了描述实际存在的客观事物是最难的,必须下苦功夫才行。而对于根本不存在的虚拟事物,远离实际瞎说一气,则是很容易的。

还有很多的寓言从反面辛辣地讽刺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种种错误表现。例如,《揠苗助长》告诉人们做事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是愚蠢的,荒唐可笑的;《道听途说》说明做事情需要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推想,众人传说,难免就会有差错;还有《郑人买履》里的郑人,只愿意认准度量的尺寸,宁愿费神费力跑回家,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来试鞋。这些都是教条主义的典型。

第三类是与当时社会现状相关,针砭时弊的,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其中有些针对时政,痛斥恶俗陋习,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强取人衣》揭示出世上恶人的巧取豪夺和极端残忍;《猫祝鼠寿》嘲讽了伪善者的虚情假意;《兄弟争雁》斥责了那种崇尚空谈,进行毫无意义的争辩的社会风气;《山魅漆镜》指明了喜欢逢承、厌恶批评都会自食恶果;《迂儒救火》、《男女有别》讽刺拘守封建礼教的迂腐可笑。

除此三类之外,还有很多阐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比如《纪昌学箭》、《薛谭学歌》、《关尹子教箭》等等,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古人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持有的正确的学习态度。虽然时移事易,这些方法和态度对于今天还在学习中的孩子来说也是受用不尽的。

本书旨在运用最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热情地赞扬真善美,深恶痛绝地讽刺揭露伪恶丑,意在使每一位读者能够真切地理解寓言的真谛;而且每篇结束都有相应的寓意点拨,方便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让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