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于1894(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进行产业革命。1890年,日本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日本统治集团认为,只有通过军事侵略争夺殖民地,扩大市场,掠夺资源,才能为经济扩张开辟道路,于是就把地大物博、软弱落后的中国作为它的主要侵略对象,并把朝鲜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

日本侵略者先把大批军队开到朝鲜,占领了仁川和汉城。到6月底,日本派到朝鲜的兵力已达一万名左右,接着攻入朝鲜王宫,劫虏国王李熙,另立全宏集傀儡政权。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牙山口外黄海上偷袭中国“高升”号运兵船,日本侵略我国的战争从此爆发。

1894年7月的一天,在波涛汹涌的黄海海面上,航行着四艘中国的舰船。“高升”号和“操江”号两条运兵船,在“济远”号和“广乙”号两艘军舰的护卫下,正在把两千多名陆军送到朝鲜战场去。突然,十来艘日本舰出现在海面上。它们一边朝这边冲过来,一边发射出密集的炮弹,其中有几发正好落在“广乙”号上。“广乙”号立即起了火,不得不撤离了战扬。“济远”号的管带(舰长)方伯谦看到日军力量强大,就吓得双腿发软。这时候,几发炮弹落在了附近的水面,激起一层层浪花。方伯谦立刻趁机命令舵手:“把船头调回,向天津撤退。”水手们看见方伯谦这么做,都非常气愤。他们大声朝方伯谦喊:“大人,不能跑!我们一逃,那两千多名陆军弟兄怎么办?”然后,水手们瞄准日本旗舰(指挥舰)“吉野”号,连发几炮。随着“轰轰”几声巨响,“吉野”舰上也着了火。战士们都高兴地拍手叫好“打中喽!打中喽!”“不许胡来!”方伯谦大声叫嚷:“谁敢违抗命令,小心脑袋!现在我们撤回天津。”战士们没有办法,只好又将上膛的炮弹取出来,“济远”号丢下那两艘运兵船,头也不回地逃跑了。

这样,“高升”号和“操江”号失去了保护,被敌人包围起来。“操江”号很快就被日舰劫持了。然后,日本军舰把炮火一齐对准了“高升”号。日本兵趾高气扬地站在船头,朝“高升”号叫喊:“你们快投降吧!不然就把船炸沉。”“高升”号上的一千多名官兵觉得受了侮辱,一齐朝日本兵骂道:“别做梦啦!我们宁可淹死,也决不投降。”日军看见“高升”号上的官兵这么坚决,就放炮威胁。几发炮弹在“高升”号附近爆炸了,弹片和浪花一齐溅到清兵的身上和脸上。可是这一千多名官兵没有一个人惊慌,都拿起枪向日本兵还击。日本军舰见威胁没有成功,就一齐向“高升”号开火。密集的炮弹打穿了“高升”号,海水涌进了船舰。广大的官兵们眼看着船在下沉,可仍没有一个投降。最后,海水淹没“高升”号。一千多名官兵全都壮烈牺牲。

就在黄海上发生这悲壮的一幕时,北京城里也非常热闹。全城上下都在为慈禧的六十岁生日忙碌着。自从圆明园被烧毁后,皇上太后臣子们就失去了一个享受的乐园,于是慈禧决定扩建颐和园。没有钱,慈禧就把用来扩建北洋海军的几亿两白银都花了。颐和园修好后,慈禧特意地来察看。正当她玩得高兴的时候,李鸿章突然赶来报告说:“北洋海军和日本人在黄海打起来了。”慈禧一听这个消息就急了。她倒不是为国家的安危着急,而是着急她的生日又因此过不好了。李鸿章也很着急,北洋海军是他多年苦心经营才建成的,担心一旦和日本海军交起火来,北洋海军会受到损失,这样也就没有能给自己撑腰的力量。因此李鸿章命令北洋海军,绝对不能和日本人开战。可事情并不像这个卖国贼想得那么简单,黄海大海战终于爆发了。

在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北洋海军护送完运兵船后正返回中国。忽然水手报告说前面出现了一支舰队。丁汝昌急忙走上舰桥,举起远望镜朝远处看去。只见西南方向的烟雾里,果然有十二艘军舰朝这边开来。再仔细一看,又发现这些军舰挂的都是美国星条旗。丁汝昌有些奇怪,美国军舰来干什么呢?正在他犹豫的时候,十二艘军舰已经快接近中国舰队了。再一看,这些军舰都降下星条旗,换上了日本的太阳旗。丁汝昌立刻明白自己上了当。他连忙命令各军舰做好准备。这时候,敌舰已经排好阵势猛扑过来。

关键的时刻,方伯谦又被吓破了胆。他说:“咱们毫无准备,打起来肯定吃亏。还不如赶快撤退,保存实力。”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坚决反对逃走,激动地说:“现在敌人就在我们眼前,逃跑根本没有出路。你不打他,他就打你,我们反倒更加被动。我宁可死在战斗中,也决不愿靠逃跑活命。”

丁汝昌觉得邓世昌说得有理,便立即下令向日本军舰开火。随着一阵阵炮声,海面上顿时升起黑色的浓烟、红色的火光和白色的水柱。丁汝昌指挥旗舰“定远”号冲在最前面。日本军舰看到“定远”号挂着帅旗,便把密集的炮弹一齐朝它打来。“定远”号的甲板和桅杆都被击中,帅旗也被打落了。丁汝昌站在舰桥上非常镇定,任凭炮弹从身边飞来飞去,仍然从容地进行指挥。突然,又一颗炮弹飞来,正好落在了丁汝昌的身边。“轰”的一声巨响,舰桥被炸断了。丁汝昌一下子跌倒在甲板上。管带刘步蟾见他摔成了重伤,立刻爬上摇摇晃晃的舰桥,代替丁汝昌进行指挥。刘步蟾命令“济远”和“经远”两艘军舰向“致远”号靠拢,集中火力攻击日本最厉害的“吉野”号。

“济远”号接到命令后,不但向“致远”号靠拢,相反却向外冲去。原来方伯谦要逃跑了。官兵们非常生气,坚决反对,可方伯谦竟然下令:“谁敢反对,立刻杀头。”由于方伯谦的强迫,“济远”号慌忙逃跑,慌忙中竟撞伤了中国军舰“扬威”号。“扬威”号受伤后速度变慢,被日舰击沉了。

在邓世昌的率领下,“致远”、“经远”两舰向“吉野”号猛攻。这时候,日舰“西京”号突然闯过来阻拦。邓世昌命令“致远”号连发几炮,打折了“西京”号的舵机。“西京”号狼狈逃跑后,六七艘日本军舰纷纷向“致远”号包围过来。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在包围中灵活穿插,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死死咬住“吉野”号不放。“吉野”号终于被“致远”号打得起了火。邓世昌高兴地叫着:“打得好!追上去,把它打沉!”起火后的“吉野”号拼命地逃跑,“致远”号跟在后面不停地开炮。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飞向“吉野”号,在它的甲板、船尾上爆炸。眼看“吉野”号就要支持不住了,“致远”号的大炮突然哑巴了。“怎么回事!”邓世昌急忙问炮手。炮手失望地说:“剩下的炮弹都打不响。”邓世昌急得满头大汗,可是实在没有办法。这时候,“吉野”号又趁机返回头,向“致远”号扑来。

邓世昌在这危急的时刻,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撞沉“吉野”号。于是他看了看船上的官兵,大声说:“我们炮弹都打光了,现在怎么办?难道也逃跑吗?”

“不,我们宁可死在黄海,也决不逃跑!”官兵们激动地大喊起来。

“好!那我们就冲过去,把‘吉野’号撞沉!”邓世昌挥起了拳头命令道:“弟兄们,开足马力,对准‘吉野’号,冲!”

“致远”号像一条火龙,朝“吉野”号猛扑过去。“吉野”号吓得慌了神,一边掉头逃跑,一边胡乱地朝“致远”号发射鱼雷。“致远”号的官兵们瞪眼注视着飞来的火蛇,没有一个惊慌害怕。邓世昌不顾顺着额头淌下的鲜血,仇恨的目光死死盯着“吉野”号,双手紧紧握住舵轮。

离“吉野”号越来越近了。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致远”号被一枚鱼雷击中了,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海水逐渐没过了甲板。二百五十名官兵紧紧围在邓世昌身边,像石头雕像一样威严地挺立,任凭海水没过他们的身躯。

“为邓世昌报仇!”北洋海军的官兵们激动得大喊起来。在“致远”号英雄壮举的鼓舞下,各军舰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刘步蟾指挥“镇远”号击中了“松岛”号。林永升指挥负重伤的“经远”号,打中了“赤城”号后,全船战士壮烈牺牲……天色渐渐暗下来,日军不敢再打了,首先退出了战场。北洋舰队追击一会儿,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五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五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当时,日本侵略者从陆海两面进攻中国军队。日军第五师团首先到达朝鲜,其先遣部队大岛旅团由汉城北上,9月攻占平壤;接着第三师团开到,两个师团编成第一军,在大军阀山县有朋指挥下击破鸭绿江附近的中国军队,向中国东北境内进犯。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中中国虽损失“致远”、“经远”号等四艘军舰,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当时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妥协退让,以保存实力为名,命令北洋舰队躲藏在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战。10月下旬,日军分兵两路侵入我国东北。一路是山县有朋指挥的第一军,由朝鲜渡过鸭绿江,攻占安东(今丹东)、九连城、凤凰城、海城等重要城镇。一路是大山岩指挥的第二军,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攻占旅顺、大连等地。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野蛮的血腥大屠杀,使旅顺一万多居民几乎全遭残杀,幸存者仅三十六人。入冬后日军又组成山东作战军,海上运兵登陆胶东半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日本军队很快就攻下了威海卫炮台。他们把炮口调转,对准北洋舰队开火。由于李鸿章不许还击,一艘艘军舰眼睁睁被敌人击沉。丁汝昌无法再忍受这样的耻辱,服毒自杀了。刘步蟾最后也掏出了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清政府苦心经营了11年的北洋舰队,终于在李鸿章这群卖国贼的手中葬送了。而在奉天省的日军又连克营口、鞍山、田庄台,直逼山海关;大清国东南海疆,澎湖列岛又被日军攻占。历时八个多月的战争,日军以损失两千余人的代价,占领了大清大片领土。1895年4月17日,清廷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在马关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辽东(后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下清廷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以及开放七个通商口岸。

清朝政策的腐败无能和妥协投降的政策,终于导致了中国战争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