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垂帘听政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逃到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又急又气,不久便病倒在了床上。随着割地赔款的条约越来越多,他的身体也越来越衰弱。

一天晚上,咸丰派人叫来了在承德的八位大臣:肃顺、端华、载垣、景寿、穆荫、巨源、杜翰、焦祐赢。咸丰勉强从床上撑起身,有气无力地说:“我的身体越来越差,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我的儿子刚六岁,还不能处理国事。我现在封你们为顾命八大臣。在我死后,你们要尽心竭力地辅佐他。”

八位大臣听咸丰这么一说,便连忙跪下磕头。肃顺说:“皇上只管保养您的身体吧,我们绝不敢辜负皇上的希望。”

“还有,”咸丰皇帝刚躺下,又挣扎起来对八大臣说,“懿贵妃这个人你们今后必须加以注意,她阴险狠毒……”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

慈禧画像

咸丰临死前叮嘱肃顺等人提防的懿贵妃就是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小名叫兰儿,满洲镶蓝旗人。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十六岁被选入皇宫。皇宫里皇帝的妻妾很多,兰儿刚进宫时,地位很低,没有什么机会和皇帝亲近。有一天,她看到咸丰皇帝在圆明园散步,就躲进树林里,故意娇滴滴地唱起歌来。咸丰皇帝被这歌声吸引住了,就把兰儿叫了出来,发现兰儿长得比她的歌声还美,兰儿从此也就再没有离开咸丰的身边。过了几年,她生了皇子载淳。咸丰虽然妻妾很多,但还没有一个给他生过儿子。于是,兰儿更加得到咸丰的喜欢,并被封为懿贵妃,地位仅比皇后低。懿贵妃为人机灵,聪明能干。咸丰经常生病不能料理国事,她就代笔批阅奏折。长期以来,懿贵妃渐渐有了一定权力,谁也不敢得罪她。皇后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什么事都让着她,她也就越来越有些骄横了。所以,咸丰临死前才表示出对她的不放心,让八大臣多加注意。

现在皇上死了,八大臣拥立载淳为皇帝,封皇后为慈安太后,封懿贵妃为慈禧太后,然而慈禧对这些一点儿也不感到满足。她真正的目的是要掌握国家的一切大权,所以拥有八大臣就引起了她的不满,被她看成眼中钉。而八大臣也对她怀有戒心,不让她干涉朝政。慈禧为了除掉八大臣,便暗中与恭亲王奕忻勾结在一起。

奕忻是咸丰的弟弟,因为排行老六,常被称为“鬼子六”。他看到咸丰死时任命的八大臣没有自己,心中就十分恼火。正在这时候,慈禧给他写来一封信。他打开一看,顿时喜出望外,觉得夺取大权的机会来了。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他便快马加鞭地赶到了承德。一到承德,他顾不上休息就单独和慈禧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这八个人太可恨了,”慈禧咬牙切齿地说,“尤其是那个肃顺,根本不把咱们看在眼里。”

“他们猖狂不了多久了,”奕忻也恨恨地说,“不过,要除掉他们也不容易。”

“我倒有一个办法,”慈禧压低了声音,把她的阴谋告诉了奕忻,然后又问,“不知道外国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这方面的事就交给我了。”奕忻一拍胸脯,显出非常自信的样子。

奕忻在承德只呆了一天,就连忙赶回北京了。不久,八大臣接到了御史(掌握监察的官员)董元淳的一个奏折(递交皇帝的文件)。奏折上说,皇帝还小,不能料理国家大事,就应让皇太后暂时负责。这个奏折使肃顺等人非常生气,他们马上以皇帝的名义,要对董元淳治罪。其实董元淳这个奏折是奕忻回到北京后,按慈禧的意图安排的。第二天,慈禧便把肃顺等人找来,吵了一架。

“现在朝中的大臣们都希望由两位太后料理国事,你们为什么不同意呢?”慈禧一开口,便直截了当地讲了自己的意图。

“大清朝从来没有皇太后参与国政的先例,”肃顺对慈禧进行了坚决的回击,他说,“而且先皇的遗嘱,皇太后怎能随便更改。”

“难道你们连皇太后的话也不听吗?”慈禧说话非常骄横。

“我们是根据先皇的遗嘱办事,不能听太后的!”肃顺也毫不示弱。

于是双方越吵越凶,慈禧又哭又闹,屋子里的气氛十分紧张。六岁的小皇上躲在慈安的怀里,吓得缩成了一团,最后竟“哇哇”大哭起来。慈安见小皇上都被吓哭了,也气得发起火来,大喊:“都给我滚出去。”肃顺等人平时非常尊敬慈安,见到事情弄成了这样,便只好退了出去。

慈禧在承德与八大臣闹翻,恭亲王奕忻在北京也没闲着。他把掌握兵权的僧格林沁和胜保都拉拢了过来,完全控制了北京的军队。等奕忻把北京的一切安排好以后,慈禧便催促八大臣早点动身,把咸丰皇帝的遗体送回北京。她对肃顺说:“我和慈安太后、皇上由载垣、端华他们七个人陪着,从小路先走。你带领军队护送皇上遗体,从大路走。我们先到北京,好率领文武官员迎接你们。”这一次,狡猾的肃顺上了当。他不知道慈禧这么做,实际上是把他这个核心人物与其他七个人拆开了。这样就有利于慈禧、奕忻除掉他们。

慈禧他们走小路,先到了北京。这时候,奕忻早把政变的准备做好了。就在当天晚上,胜保等一大批官员就纷纷要求由太后料理国家大事。他们声称,如果不这样的话,就没办法安定人心,维护统治。然而,慈禧造的这些声势,没能引起载垣、端华等人的注意。

第二天一大早,文武大臣们都到皇宫去给小皇上请安。大伙给皇上磕完头后,退到了宫殿两侧。这时候奕忻突然站出来,双手高举起早已用小皇帝名义写好的圣旨,大声念道:“拿下载坦、端华、肃顺等人。”大臣们一听,都惊呆了。还没等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武士们已经冲上去,把端华、载垣等七个人抓了起来。然后,奕忻又命令醇亲王奕谖领人去逮捕肃顺。

这时候,肃顺护送咸丰的遗体已到了密云县。奕谖赶到后,对肃顺说:“大人辛苦了,皇上命我来迎接大人。”肃顺对此并没有在意,可是晚上他刚刚躺下,就听到外面大乱起来。他刚要问是怎么回事,十几名武士已经闯了进来,把他从床上拖下捆起了双手。肃顺拼命挣扎,大声叫骂:“你们竟敢抓顾命八大臣,难道不想活啦!”可是再喊也没用了,倒是他自己连命也保不住了。

慈禧把八大臣全部抓获后,下令将肃顺杀头,命令载垣和端华自杀,其余五人全部被撤职。除掉了八大臣,慈禧一步登天,掌握了国家大权。她宣布,由她自己和慈安太后垂帘听政。垂帘听政就是在小皇帝的座位后面挂一个珠帘,两位太后坐在帘子后面处理国家大事。慈禧给小皇帝起了个年号,叫“同治”,意思是由两位太后共同治理国家。而实际上,国家一切权力都掌握在她一个人的手中。她任奕忻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1875年,同治帝病死,无子。她立其四岁侄(亦系外甥)载湉为帝,年号光绪,继续与东太后“垂帘听政”。1881年,东太后突然死去。中法战争期间,她免去奕忻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

1886年,慈禧太后以办海军为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次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那拉氏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在中日战争中,她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立端王载漪的儿子为大阿哥(皇储)。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慈禧太后下令镇压未果,不得不于1900年初改“剿”为“抚”,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热情,对外宣战。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她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镇压义和团,并以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此后,她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等。1906她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结束了对清朝长达四十七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