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火烧圆明园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得到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6年10月8日上午,停泊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的一艘“亚罗”号划艇正作启航准备。这时,有一艘清军的巡逻船急驶而来,广东水师官兵登上划艇,把全船十四名水手逐个盘问身份,并把其中十二人加以扣留,押到巡逻船上,带回广州。“亚罗”号原是中国人苏亚成的一艘载重一百吨的划艇,后来被海盗抢走,辗转属于中国方亚明所有,成了走私船。为了走私的便利,他们曾在香港当局领过执照,但已过期失效。中国水师搜查走私船,捕走中国水手,纯属中国内政,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他还无中生有地捏造说,中国水师上船后曾扯下船上的英国旗,侮辱了英国。因此,他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强硬照会,要求立即送回被扣的全部人犯,并向英国道歉和赔偿。胆小怕事的叶名琛把人送了回去,可是存心找茬的巴夏礼并不肯罢休。10月23日,英国军舰在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里率领下向广州进攻,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向中国开战不久,法国人也趁机加入进来,与英国组成英法联军共同侵略中国。当然,法国人参战也有它所谓的借口,那就是神甫马赖事件。马赖是法国的一名传教士,偷偷儿跑到广西传教,在西林县还招收了一伙地痞流氓当教徒。表面上是传教,实际上他们抢劫东西,强奸妇女,什么坏事都做。这自然触犯了中国的法律,于是西林知县张鸣凤便把马赖这伙人抓了起来,随后又将马赖和两个作恶多端的教徒处死了。在中国的土地上犯法自然要受中国法律的惩罚。可是,这件完全合理的事情却成了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

由于叶名琛丝毫无抵抗的准备,英法联军很快就攻陷了广州。叶名琛被俘虏,被押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直到后来死去。在广州烧杀抢掠后,英法联军沿海北上打到天津。攻陷了大沽口,扬言要打下天津再攻打北京。清政府吓得慌了手脚,连忙派人到天津议和,与英、法、俄、美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尽管侵略者从《天津条约》中取得了许多好处,但他们的贪欲并没有被填饱。三年后,两万多名英法联军再次攻占大沽口,接着又占领了天津,最后直扑北京。面对着侵略者恶狼般的凶残进攻,清政府就像一只受了惊的绵羊,毫无抵抗能力。当侵略者到达通州后,咸丰皇帝便又像兔子一样,领着皇后、贵妃和大批官员们逃到承德去了。他只留下了弟弟恭亲王奕忻,在北京,准备与侵略者谈判。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一百五十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十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五千多亩,罗列国内外名胜40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三千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了口袋。更可恶的是,他们把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打得粉碎。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进行两次,第一次是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10月13日,英法侵略军攻占了安定门,控制了北京城。10月18日和19日,这伙强盗抢劫了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等几处属园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并进行第二次大焚烧,烧毁了几处属园的殿阁建筑。这时,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竟下谕“只可委曲将就,以期保全大局”。奕秉承此旨意,全盘接受英、法提出的条件,于10月24日和25日分别与额尔金和葛罗在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1月14日又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也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更为深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