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后金兴起

明王朝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国力十分衰弱,而在我国东北一带的女真族各部落却强盛起来,女真族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落,其中建州女真最为强大,它的领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皇帝都是努尔哈赤的子孙。

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努尔哈赤从小就练习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十岁那年,母亲死去,继母待他不好。努尔哈赤不得不离开家,和当地小伙伴一起,在莽莽林海里打猎、挖人参、采松子、拾蘑菇,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挣钱过活。抚顺的集市很热闹,女真人常在那里用山货跟汉人交换铁器、粮食、盐和纺织品。努尔哈赤在抚顺接触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还很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小说。

建州女真有几个部落,经常互相攻杀。明朝总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努尔哈赤二十五岁的时候,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到消息,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

努尔哈赤得知此事后痛哭了一场,埋葬了他的祖父、父亲,但是想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不敢得罪明军,就把一股怨恨全集中在尼堪外兰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里说:“杀我的祖父、父亲是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尼堪外兰交给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只把他祖父、父亲的遗体交还他,不肯交出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满腔悲愤回到家里,翻出了他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发给他手下兵士,向土伦城进攻。努尔哈赤英勇善战,尼堪外兰不是他的对手,狼狈逃走。努尔哈赤攻克了土伦城,继续追击,趁机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一些部落。尼堪外兰东奔西窜,最后逃到了鄂勒珲(今齐齐哈尔附近),请求明军保护。努尔哈赤也追到那里。明军看他不肯罢休,怕因此引起战争,就让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灭了尼堪外兰后,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统一了建州女真。这就引起女真族其他部的恐慌。当时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中有个叶赫部最强。公元1593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听到九部联军来攻,事先做好迎战的准备。他在敌军来路上,埋伏了精兵;在路旁山岭边,安放了滚木石块。一切安排妥当,他就安安稳稳睡起觉来。他的妻子看了很着急,把他推醒,问他:“九部兵来攻打,你怎么睡起觉来,难道你真的被吓胡涂了?”

努尔哈赤笑着说:“如果我害怕,就是想睡也睡不着。”

第二天,建州派出的探子回报敌兵人数众多,将士们听了也有点害怕。努尔哈赤就解释说:“别害怕,现在我们占据险要地形,敌兵虽然多,不过是乌合之众,一定互相观望。如有哪一个领兵先攻,我们就杀他一二个头目,不怕他们不退。”

九部联军到了古勒山下,建州兵在山上严阵以待,先派出一百骑兵挑战。叶赫部一个头目冲来,马被木桩绊倒,建州兵上去把他杀了,另一头目看到这情景也吓昏过去。这一来,九部联军没有统一指挥,四散逃窜,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击败了叶赫部。又过了几年,基本统一了女真族各部。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把女真人编为八个旗,旗既是一个行政单位,又是军事组织。每旗下面有许多牛录,一个牛录三百人,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打仗。这样既推动了生产,又加强了战斗力。为了麻痹明朝,他继续向明朝朝贡称臣,明朝廷认为努尔哈赤态度恭顺,封他为龙虎将军。他还多次到北京,亲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虚实。公元1616年,他认为时机成熟,就在八旗贵族拥护下,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附近)即位称汗,国号大金。为了跟过去的金朝区别,历史上把它称为后金。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努尔哈赤决定起兵征伐明朝,第二天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军俘获了人口、牲畜无数。明朝的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也被后金军在半路上打垮。努尔哈赤命令摧毁抚顺城,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消息传到北京,已经五十六岁的万历皇帝大怒,立即命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指挥辽东所有军队讨伐努尔哈赤。杨镐是个文官,从未领过兵打过仗,但又自命不凡,看不起女真军队,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共集合了十万军队,四个部兵,分别由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率领。

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赫图阿拉。按计划杜松率主力直攻抚顺,李如柏攻建州,马林由北向南攻,刘铤由南向北攻,杨镐自己则留在沈阳指挥全局,并号称有四十七万大军,虚张声势吓唬后金军队。

努尔哈赤已经料到明军会大举进攻,当手下将士向他报告四路明军分头进攻时,早已胸有成竹:“哈哈,这真是天助我大金。明军分路进攻,我军正可以一路一路地消灭,先打杜松这支主力部队。”其实,后金军总共只有六万多人,连努尔哈赤自己都没有必胜的信心,但他作为主帅一定要稳定军心,现在后金将士一看主帅这么有信心,都增加了战斗的勇气。

杜松是一员虎将,率军快速前进直逼抚顺城。但他缺点就是头脑简单,打仗只会拼杀不会用计谋。这一日杜松率军到达萨尔浒,立刻在山上扎营,休息片刻他就亲自带一半军队去攻打萨尔浒东北面的界凡,留下另一半军队在大营里。他这些行动早就被努尔哈赤派出的探子打听得一清二楚,努尔哈赤当即命令少数部队死守住界凡,然后亲率精锐部队直扑萨尔浒。

这天傍晚,后金军围攻萨尔浒明军的战斗打响了,顿时尘土飞扬,万马齐嘶,黑压压的后金军呐喊着向山上冲。山上营里的明军慌了,一来根本没有想到敌军会现在进攻,二来主帅不在,军心不稳。虽然仓促应战,但训练有素的后金军英勇善战,百年多未打过仗的明军显然不是对手。很快这一部明军全军覆没,明军在萨尔浒遭到第一次重创。

努尔哈赤不待全军休息,立刻传令全军下山追击杜松的另一半进攻界凡的明军。此时界凡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杜松这员勇将正在率军全力攻打,守界凡的后金军队依据地势拼死抵抗,战斗十分残酷,大批的明军和后金军都倒下了。就在这时,杜松忽然听到后面一阵大乱,转身一看:啊!又一支后金军从后面冲杀上来。他连忙上马,传令全军立刻突围,返回萨尔浒。杜松现在还蒙在鼓里,还不知道萨尔浒明军已被后金军全歼。

此时,努尔哈赤的大军已把杜松的二万军队团团围住,虽然明军总数比后金军多,但兵分四路后每一路都比后金军要少,当然处于劣势了。杜松率将士左冲右突,但总攻破不了后金军的包围圈。努尔哈赤本来很喜欢杜松这员虎将,希望能将他收服在自己帐下,但现在看来没有这种可能,只好下令放箭。顿时万箭齐发,一阵一阵的箭雨将明军成批成批地射倒,最后杜松也倒在了箭雨之中。

后金军顺利地消灭了杜松这一路主力部队,信心倍增,马不停蹄地向北急行去攻击马林的那一路明军。马林贪生怕死而且胆小如鼠,听说杜松这一路全军覆没的消息,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再不敢前进了。但后金军怎么肯放过这个消灭明军的好时机,他们基本上都是骑兵,行进速度非常快,很快与马林的军队交上了手。马林这时早已换上了士兵的服装,准备逃跑,明军没有主帅的指挥只得各自为战,突围逃命去了。后金军没费什么力气就消灭了这支北路明军,全胜在望。

再看刘铤这路军队,可谓攻无不克,势如破竹,一路向前挺进。刘铤得意极了,心想这次立了头功又可以升官了,其实他这么顺利主要是由于后金军还没有顾及到他。他还怕杜松他们夺了头功。这日刘铤军队行进前方出现一条峡谷,道路很狭窄,十分险峻。将士向刘铤请求改走大路,峡谷太危险。但他哈哈一笑:“我大军攻无不克,还怕这一条峡谷?就是有埋伏,老子也不怕!迅速前进,不得有误!”

大军全部进入了峡谷,道路越来越难走。就在这时,忽然一声炮响,两边山头出现了无数后金士兵,接着前方后方一阵雷鸣似的轰响,原来峡谷两端都被后金兵投下巨石堵死了。刘铤中计了,后金军早就在此设下埋伏等候明军。

刘铤气得眼睛都要冒火,大叫着命令明军进攻。但已是徒劳,此时后金军不用兵器,仅用石头就足可以消灭明军。只听峡谷内哀嚎声不断,刘铤这时悔恨莫及,心一横自杀殉国。主帅一死,明军纷纷投降,这一仗又以后金军大获全胜告终。

四路明军已被击溃了三路,只剩下李如柏这路明军了。李如柏生性谨慎,行军走走停停,根本没有前进多少路程。当沈阳的杨镐发来急令:“由于战事失利,命率军速归。”李如柏立刻打点行装,急速返回。这次速度可是加快了,不管怎样,总算保全了一支明军。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官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元气大伤,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从那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