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辅政

明世宗嘉靖皇帝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即位,就是明穆宗,即隆庆皇帝。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废除了丞相,新设了内阁,内阁大学士中又有一个是首辅,权力最大,此时的内阁首辅是高拱。公元1572年,穆宗死去,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即万历皇帝。穆宗遗命高拱、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

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从小十分聪明,勤奋好学,二十二岁时就考上了进士。他在当了官以后,事无巨细十分负责,而且很有谋略,很得高官的赏识,因此一再升官,直至做了内阁大学士。

张居正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很想做一番大事业,但是高拱却使他难以有所作为。明神宗即位后不久,由于高拱素来与太监冯保不和,小皇帝小不懂事,于是冯保和太后联合起来利用圣旨名义罢了高拱的官,而让张居正当了内阁首辅。

张居正根据穆宗的嘱托,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辅导十岁的明神宗。他编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故事书,叫做《帝鉴图说》,每天给神宗讲解。神宗看到这本书很高兴,兴致勃勃地听张居正讲解。有一次,张居正讲完汉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故事,就说:“陛下应当注意武备。现在太平日子长了,武备越来越松弛,不能不及时注意啊!”

明神宗连忙点头称是。

又有一次,张居正讲完宋仁宗不喜欢用珠玉装饰的故事。明神宗就说:“对呀,做君王的应该把贤臣当作宝贝,珠玉有什么用呢?”

张居正见十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很高兴地说:“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轻视珠玉。因为百姓靠粮食生活,珠玉这类东西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御寒啊。”

张居正对神宗教育十分严格,神宗把张居正当作严师看待,既尊敬,又惧怕。

有一天“经宴”上,张居正当着一班大臣给小皇帝讲解经书。“经宴”是每十天一次,讲经结束后就举行宴会招待各位大臣。在这种场合张居正往往讲解更加用心,因为这种大的场合更能增加他的威信,使皇帝和诸大臣都敬畏他。

有一次讲解《论语》,小皇帝首先朗读一遍,读到“色勃如也”这句话时,错把“勃”这个字读成了“背”。本来是个很小的错误,没想到正在细心倾听的张居正大喊一声:“怎么读成了背,应该是勃。”

张居正的声音十分响亮,墙壁都发出回音,小皇帝吓了一跳,在座的各位大臣也都大吃一惊:一个小错张首辅何必如此严厉,何况还是大明皇帝?

不过小皇帝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也感觉不到皇帝的尊严,立刻重新读了一遍“色勃如也。”这样一来各大臣都暗暗吐出舌头,张大人可厉害,连皇帝都敢严厉批评。

张居正教皇帝共十年时间,在这十年中张居正有太后和小皇帝做后台,再加上朝廷大臣也都很怕他,因此独掌大权,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他作主。

张居正是明朝的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掌握实权以后就大刀阔斧地在军事、政治、经济几方面着实作了一番整顿。

他最著名的新法是“一条鞭法”,这是一项关于征收赋役的法律。原来历代征收赋役包括两大项:赋税和劳役。老百姓向官府上交地税、人头税叫赋税,定期给官府义务干活叫服劳役。这样一来很麻烦,百姓总是不安定,而奸官、地主又趁机欺压剥削百姓,所以这种制度缺点很多。

而一条鞭法的意思就是将赋税和劳役合在一起交,而且折成银子上交给官府,官府再用钱雇一批人来干活。这样一来,百姓交一次税就可以好长时间不用再交,生活比较安定。而且张居正对那些地主十分严格,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向官府交税。

一条鞭法实行十分有效,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老百姓都喜欢这项新法令,都夸张居正是个好官。而国家收入在短短几年间就迅速增加了,粮食也堆满了仓库。这样一来皇帝和太后也更加信任张居正,对他做的任何事都立刻同意,从不反对。

张居正很痛恨许多贪官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的行径。于是他又制定了“考成法”,就是要对官员定期考试,不合格的就降职甚至罢官,对合格的官员给以奖励并且升职。这一来那些奸臣害怕,不敢那么明目张胆地干坏事了;而有本事的人则更加努力工作,知道总有一天会被升职的。

对“考成法”的实行,百姓们更是拍手称快。他们受坏官的苦太深了,而现在有了“考成法”,许多清官能为民办事,怎能不高兴?

那个时候,沿海的倭寇虽然已经解决,但北方的鞑靼贵族还不时侵入内地,成为明王朝很大的威胁。张居正把抗倭名将戚继光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今河北北部),戚继光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上修筑了三千多座堡垒。戚家军号令严明,武器精良,多次击败鞑靼的进攻。鞑靼首领俺答表示愿意和好,要求通商。张居正奏明朝廷,封俺答为顺义王,一面和鞑靼通商往来,一面在边境练兵屯田,加强防备。以后二三十年明朝和鞑靼之间就长期没有发生战争。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也安定多了。戚继光又一次做出了杰出贡献,但这也是张居正善于用人的结果。

可张居正的改革触犯了一些豪门贵族的利益,他们表面不得不服从,背地里对张居正恨之入骨。在张居正执政的第五年,他的年老的父亲死在江陵老家,按照封建的礼法,他必须离职守孝三年。但是张居正怕他一离开,正在进行的改革受到影响。在明神宗和一些大臣的挽留下,他让他儿子奔丧,自己留在京城任职。这一来,就有不少人抓住张居正父死不奔丧的事,大做文章,纷纷向明神宗上书弹劾,有人甚至在大街揭贴告白攻击张居正,闹得满城风雨。后来,明神宗不得不下令,再反对张居正留任的一律处死,攻击才平息下来。

张居正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明神宗渐渐长大,反而闲得没事干,就有一些亲近的太监在内宫用各种办法给他取乐。有一次,神宗喝醉了酒,无缘无故把两个小太监打得半死。这件事让太后知道了,马上把明神宗找来,狠狠地责备一顿,还叫左右拿《汉书·霍光传》叫神宗读。西汉霍光辅政的时候,不是有个昌邑王刘贺即位后,被太后和霍光废掉皇位吗?现在的张居正的地位就像当年的霍光一样,神宗想到这里,吓得浑身哆嗦,跪在太后面前求饶。

后来,张居正作主,把那些引诱神宗胡闹的太监全部赶走,太后还让张居正代神宗起草了罪己诏(皇帝责备自己的诏书)。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明神宗对张居正,已经从惧怕发展到怀恨了。

万历皇帝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张居正病死了。原来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纷纷攻击张居正专横跋扈。第二年明神宗竟把张居正的官爵全部撤掉,还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张家子孙十几人,被关在屋子里活活饿死,大儿子被拷打后自杀。

可惜张居正一生为明王朝鞠躬尽瘁,死后竟落得这样的结果,真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