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建立西夏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汉唐以来与中原王朝的联系较多。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朝,被太宗赐姓李氏。至唐宋,平夏部酋长拓跋思恭率军队赴长安附近,镇压黄巢起义军,因功复赐李姓。宋太祖时,党项李氏曾经进贡,以示臣服。真宗时,李继迁为党项酋长,时叛时降。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下灵州(甘肃灵武),改称西平府,次年迁都于此,对北宋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公元1004年,李继迁在凉州之战中,身受箭伤。为保住十多年来东征西战得到的土地,李继迁临终前曾叮嘱其子李德明卧薪尝胆,上表宋朝请求归附。这一年李德明送走了父亲李继迁,却迎来了儿子——李元昊的出世。

李继迁死后不久,李德明便与北宋王朝签订了以称臣为主要内容的《景德和约》,以此换得了宋朝取消党项人在宋朝境内买粮受限的规定,同时解除了党项人控制下的盐州所产青、白盐输入宋境的禁令。“景德合约”后,出现了西夏少有的安定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发展为随后西夏的建国奠定了基础。当年表面上臣服于宋王朝的李德明,又接受了辽国契丹人的册封。他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左右讨好,在夹缝中求发展,始终为建立王国暗中实施着全面的准备。

公元1020年,有着战略眼光的李德明将都城由灵州迁往新建的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在李德明迁都的同时,李元已奉父命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了党项人的版图,西夏王朝初具规模。

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他精通汉文和佛学,多次带兵打败吐蕃、回鹘等部落,扩大地盘。他劝说李德明不要再向宋朝称臣。李德明不愿跟宋朝决裂,对儿子说:“我们三十年来,能够穿上锦衣,都是宋朝的赏赐,可不能背叛他们啊!”

元昊说:“穿皮毛,牧牛羊,这是我们党项的风俗。英雄好汉,应该创立自己的事业,哪能贪图这点好处?”

李德明说:“依你说,该怎么办?”

元昊说:“我们得到的赏赐,只是我们自己享受,可是部落的人还很穷困。依我看,不如拒绝朝贡,训练兵马。力量小可以去掳掠,大了可以去夺取土地,这样上下都能富裕起来,岂不更好!”

可是李德明还是不肯接受他的意见,直到公元1032年李德明死去,元昊继位,才不再接受封号,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

他的叔父山遇劝元昊不要反宋,元昊不听。山遇逃奔宋朝,宋朝的延州官员怕得罪元昊,反把山遇抓起来送还元昊。元昊以谋反的罪名把山遇杀了。元昊把其他反对自己的人也都毫不留情地杀了。

公元1038年元昊圆了几代党项人的梦想,在兴庆府登上国王宝座,立国号为大夏。因为元昊建立的大夏国在中原以西,西夏的名称也由此而得。此时它的疆域已是“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西夏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一个辉煌。

元昊即位以后,上表要求宋朝承认。那时候,宋真宗已经死去,在位的是他的儿子宋仁宗赵祯。宋仁宗大怒,下令削去元昊西平王爵位,断绝贸易往来,还在边境关卡上张榜悬赏捉拿元昊。这一来激怒了元昊,于是决定大举进攻。

那时候,宋军在西北驻防兵士有三四十万,但是这些兵士分散在二十四个州的几百个堡垒,而且各州人马都直接由朝廷指挥,互相不配合。再加上宋军好久没有打仗,兵士缺乏训练。西夏的骑兵却是集中指挥,机动灵活,所以宋军常常打败仗。

过了一年,西夏军进攻延州,宋军又打了一个大败仗。宋仁宗十分恼火,把延州知州范雍撤了职,另派大臣韩琦和范仲淹到陕西指挥抗西夏的战争。

范仲淹到了延州,把边境上的军事制度作了一番改革。他把延州一万六千人马分为六路,由六名将领率领,日夜操练,使原来十分散漫的宋军提高了战斗力。

西夏将士看到宋军防守严密,不敢进犯延州。他们议论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几万甲兵,可不像大范老子(指范雍)那样好欺负了。”

范仲淹分析了双方兵力,主张加强防守,牵制西夏兵力,但是韩琦却主张进攻。

公元1041年二月,西夏军由元昊亲自率领,进犯渭州,韩琦集中所有人马,还选了一万八千名勇士,由任福率领出击。

任福带了几千骑兵赶了一阵,见到一支西夏兵,双方打了一阵,西夏兵丢下战马、骆驼就逃。任福派人侦察,听说前面的敌兵不多,就在后面紧紧追赶。他们赶了三天三夜,来到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任福命令将士就地休息,打算等第二天一早和预先约定的另一支宋军会师好水川,把敌兵杀个片甲不留。

第二天,任福带着宋军沿好水川西进,到了六盘山下,没有发现西夏兵。只见路边有几只银泥盒子,封得十分紧密,兵土们走上前去,拿起银泥盒子听了一下,里面还发出一种跳动声音。兵士报告任福,任福吩咐兵士把盒子打开。只听得“噗噗”几声,接连飞出了一百多只带哨的鸽子,在宋军的头上盘旋飞翔。

原来,那小股西夏兵的败退是假的。在六盘山下,元昊带了十万精兵,布置好埋伏。只等那鸽子飞起,四面的西夏兵就一齐杀出,将宋军紧紧包围。宋军奋力突围。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敌阵里突然挥动一面大旗,又有大批西夏兵从两边杀出。宋兵边打边退,许多人退到悬崖摔死。

任福身中十多支箭,兵士劝任福逃脱。任福说:“我身为大将,现在兵败,只有以死报国。”他又冲了上去,被西夏兵刺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

这一仗,元昊取得大胜,宋军死伤惨重。韩琦听到这消息,十分伤心,上书请朝廷处分,宋仁宗把韩琦撤了职。范仲淹虽然没直接指挥这场战争,但是被人诬告,也降了职。

元昊取得了胜利,还不满足,继续领兵攻打北宋,并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宋仁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防守边境。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元昊看到自己的力量灭不了北宋,地方上又闹灾荒,人民生活也很困难,也就愿意向宋称臣求和了。

公元1044年12月,宋和西夏立下盟约,西夏对宋称臣,但宋每年要给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元昊名义上是宋朝封的国王,而实际上就是西夏的皇帝。

元昊建立的西夏国从宋朝得到不少东西。两国议和以后,在边境上开设了许多市场,西夏人通过市场和内地人做买卖,西夏的政权不断稳固。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第二个三国时期,即宋、辽(金)、夏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夏共历十帝,前后190年,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