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出生之时因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老家下了一场暴雨。水淹到他家的屋顶,岳飞的父亲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的母亲就教他识字,还把他送到一个教师家里读书。岳飞学习认真,进步非常快。再后来,岳飞又向他的同乡人周侗学习武艺。他学得刻苦,十几岁已能拉三百斤硬弓、九百六十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北宋末年,岳飞参加了攻打辽国的战争。后来,金军开始进攻北宋,岳飞又去打金军。那一年,他才二十岁。
公元1127年,宋高宗即位以后,岳飞就和王彦渡过了黄河。王彦就是八字军首领。他们一起在河南新乡打败了金军,把新乡夺了回来。在八字军向太行山区进军的时候,八字军和金军打了起来,岳飞在战斗中把金军大将拓跋耶乌俘获。他还用长枪把本领高强的黑风大王刺死了,金军都非常害怕他。
因与王彦意见不和,他转战汴京,又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二十四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有一次,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四子)带领金军攻打到浙江定海,在定海烧杀抢劫了一番就要回去。岳飞很生气,就带领军队,在广德这地方拦住了金军,和金军打了六次仗,全都把金军打败了。这可把金军吓破胆了,金军暗地里都叫岳飞为“岳爷爷”。
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岳飞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自此崭露头角。
金兵北撤以后,宋高宗从温州回到临安。金朝在中原地区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刘豫,国号大齐,充当金朝的帮凶,骚扰南宋地界。岳飞特别痛恨刘豫这个叛徒,发誓不打败刘豫就不回江南。他派出的军队都非常勇猛,经过英勇的战斗,南宋军队终于夺回了六郡的土地。后来岳飞又带领军队打到安徽的庐州,把兀术和刘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已经从一个普通将领提升到节度使的位子,跟当时的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驾齐驱了。
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词《满江红》,抒发了他抗金的壮志豪情。词的上半首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一心恢复中原,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宋高宗曾经为他造一座住宅,岳飞推辞了,说:“敌人还没消灭,哪里顾得上家呢?”有人问他说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太平,岳飞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才有太平的希望。”
岳飞平时十分注意练兵。部队休整的时候,他也带将士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要求像打仗时一样严格。有一次,他儿子岳云在骑马冲山坡的时候,因为战马失足,摔倒在地。岳飞知道了,狠狠责打了岳云。别的兵士看到主将对自己的儿子也这样严格,就格外认真操练了。
岳家军,军纪严明。一次,有个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来缚柴草,被岳飞发现,立刻按军法严办。岳家军行军经过村子,夜里都露宿在路旁。老百姓请他们进屋,没有人肯进去。岳家军中有一个口号,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也十分关心爱护将士。兵士生病,他常常亲自替他们调药;部下将领出征的时候,就叫妻子岳夫人慰问他们的家属;将士在战争中阵亡,就抚育他们的子女;上级赏给他的财物,一概分配给将士,自己家里丝毫不留。
经过这样的训练和照顾,岳家军将士士气旺盛,作战勇猛。岳飞在作战之前,总是先召集将领,一起商量作战方案,然后才出战,所以打起仗来,每战必胜,从没有打过败仗。金军将士见到岳家军,没有一个不害怕,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南宋有岳飞、韩世忠等一批名将,再加上各地百姓组织的义军的配合,要打退金兵本来是有可能的。但是这时南宋的朝廷又出了一个大奸臣秦桧,他和宋高宗勾结起来,不顾岳飞等人反对,一味向金朝屈辱求和。公元1139年,他们竟向金朝称臣,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算是把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偿还”南宋。这一年是宋高宗绍兴九年,所以历史上就把这一次和议叫做“绍兴和议”。
被金国抓走的宋徽宗这时已经死了,宋高宗以为这回他可以安稳地在江南享乐了。
但是,金国人不守信用。公元1140年5月,金朝又撕毁和约,发动全国精锐部队,以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进攻。不到一个月,根据和议还给南宋的土地,全被金军夺去。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宋高宗这才不得不下诏书,命各路宋军抵抗。
岳飞接到这个命令,一面立刻派部将王贵、牛皋、杨再兴等分路出兵,一面派人到河北跟义军首领梁兴联络,要他率领义军在河东、河北包抄敌人后方。岳飞在郾城坐镇指挥。
过了几天,几路人马纷纷告捷,先后收复了颍昌(今河南许昌东)、陈州(今河南淮阳)和郑州。金军统帅兀术在东京听到岳飞进兵,大为恐慌,连忙召集部下将领一起商量对策。大家纷纷议论,说宋朝别的将师还容易对付,就是岳家军攻势难挡。但是既然来了,只好集中全力,跟岳家军拼一下。接着兀术就和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带大军进攻郾城。
兀术大军来到郾城,宋金双方都摆开战场。岳飞先派他儿子岳云领着一支精锐骑兵打先锋,他对岳云说:“这次出战,只能打胜仗;如果不能打胜,回来就先砍你的头!”
岳云答应了一声,就带头冲上阵去,奋勇拼杀宋军随着岳云,杀得金兵尸首遍野。
兀术败了一阵,就调用他的三千多名“铁浮图”和一万多名的“拐子马”。“铁浮图”的意思就是铁塔兵,这些士兵都身材高大,力气大,武艺强,箭法精,头戴着铁盔,身穿两层铁甲,枪刺不透,刀砍不进,就像铁塔一般,所以就号称“铁浮图”。“拐子马”就是打仗的时候,从两边包围的骑兵,他们都英勇善战。这“铁浮图”和“拐子马”可说是“常胜军”。这一回,兀术就要用他们来打败岳飞的岳家军。
岳飞看准了“拐子马”的弱点,他吩咐士兵把军斧绑在长杆上,打仗时不用骑马,都要步战,专砍敌人的马腿,等敌人从马上掉下来了,再砍他的脑袋。他又吩咐另外一些士兵都带上一把钩镰枪。这种钩镰枪有个钩子和一个弯镰,打仗时,先用钩子把敌人的铁盔钩下来,再用弯镰割掉他的脑袋。决战的那一天,南宋军队就用这个办法把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打得人仰马翻。岳云挥动八十多斤的大锤把兀术一下子就打跑了。大将杨再兴打仗也很勇猛,自己一个人杀了几百个金兵,身上负了十几处伤,还坚持杀敌,越战越勇。这一战,把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兀术虽然被打败了,但他不甘心就这样回去。过了不久,岳飞到郾城北面察看的时候,金军突然包围了他。岳飞马上就要提枪出战,他身边的卫兵都不让他上阵。岳飞想:“我身为大将,如果不冲锋在前,怎么能使士兵勇猛作战呢?”于是,他不管士兵们的反对,就提枪出去杀金兵。士兵很感动,于是都勇猛杀敌,这一次又把金军打败了。
兀术不甘心就这样败给岳飞,又发动了十二万大军向岳家军进攻。岳飞知道金军还会再向他们进攻,就派杨再兴去探听敌人的情况。杨再兴走的时候只带了三百名骑兵,当他们走到小商河的时候,碰到了金军的大队人马。杨再兴并不惧怕,冲入金兵当中,杀死了很多金军。兀术气愤至极,下令把杨再兴射死。这时,张宪和岳云带领大军赶到,才把金军打败了,兀术不得不逃走。
兀术在郾城失败,又改攻颍昌。岳飞早料到这一招,派岳云带兵救援颍昌。岳云带领八百骑兵往来冲杀,金兵竟没人能抵挡。后来宋军步兵和义军分左右两翼包围,再次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岳飞上书高宗: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并亲率岳家军追抵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与义军配合将兀术围困在汴京,派猛将率五百精骑与十万金军对阵。
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大家努力杀敌吧。等我们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庆祝胜利吧!”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谗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十二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于1141年一举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解散其军队,诏岳飞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使。不久秦桧又唆使右谏议大夫
1142年1月,岳飞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三十九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民间关于岳飞的传说很多,形式多样。在一些地方人们因为恨秦桧将油条称为“油炸烩(同'桧'音)儿”。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