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联合金朝攻辽可谓引狼入室,金太宗在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马不停蹄地又南下侵略北宋来了。
公元1125年10月,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侵。西路军由完颜宗翰(又名粘罕)率领,从云中(现在的山西省大同市)出发,进攻太原;东路军由完颜宗望(又名斡离不,斡音wò)率领,经过燕京南下。西路军在太原城下遭到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被长期阻留在那里。东路军打至燕京时,燕京的守将郭药师,像他当年从辽朝投降宋朝一样,又投降了金军,而且做了金兵的向导,带领他们奔向东京(开封)。
宋徽宗看到形势危急,坐立不安,度日如年。他竟然想要离开都城逃走。有个大官叫吴敏的,听说徽宗要逃跑,急急忙忙地拜见徽宗,极力挽留他,并且向他推荐李纲主持抗金。
李纲,字伯纪,原籍福建邵武人,他祖父那时迁居无锡。父亲李夔当过龙图阁待制。公元1112年,李纲中进士。几年后为太常少卿,后被贬到沙县,当一名监收税务的小官。1125年李纲才从沙县被召回京师。这次金兵兵临城下,国家危急,他早已对荒淫无道的徽宗失去了信心,所以对吴敏说:“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不改换国君,就不可能兴盛起来。”他的意思是让徽宗退位,让皇太子管理国家大事。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李纲写了一篇血书,呈送给徽宗。
宋徽宗览毕李纲的血书后,自知大势已去,决定禅位给太子赵恒。金兵一天天逼近开封,徽宗六神无主,有一天竟气昏过去,醒来写了四个字“传位东宫(太子)”,交给蔡攸,不久赵恒正式即位,这就是宋钦宗。徽宗退位,号称“太上皇”,以“烧香”为名,带二万亲兵和蔡京、童贯仓惶南逃,先到亳州,接着又跑到镇江。徽宗退位了,六贼也就没有什么好命运了。老百姓和许多官员纷纷揭露他们的罪行。钦宗见民愤极大,只好把他们流放、赐死、罢免。六贼最后都不得好死,落得了可耻的下场。
宋钦宗把李纲提升为兵部侍郎,并且下诏亲自讨伐金兵。其实,宋钦宗并不比他父亲强,他只做了一番表面文章,心里却七上八下没主意。
宋军在前线接连打败仗,东京告急,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两人劝宋钦宗逃跑,宋钦宗也动摇了。
李纲得知这个消息,立刻求见宋钦宗,说:“太上皇(指宋徽宗)传位给皇上,正是希望陛下能留守京城,陛下怎么能走呢?”宋钦宗还没开口,宰相白时中先搭了腔,说:“敌军声势浩大,哪能守得住?”李纲驳斥说:“天下的城池,没有比京城更坚固的。再说,京城是国家的中心,文武百官集中在这里,只要皇上督率抗战,哪有守不住的道理?况且,大宋的皇上应与大宋的江山同在,丢了大宋的江山,还能有大宋的皇上吗?”宋钦宗反问道:“不撤,又有谁能带兵守京城?”李纲说:“白时中、李邦彦负有这样的职责。”白时中畏敌如虎,不敢领兵守城,忙说:“莫非李纲敢出战?李纲毫无惧色:“如果皇上信任我,我甘愿以死报国!”钦宗暂时打消了南逃的念头,随即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负责全线防守。
白时中等官僚和一批宦官并不死心,待李纲走后又偷偷劝钦宗逃跑。第二天一早,李纲上朝的时候,只见禁军列队在皇宫两边,车马仪仗都已经准备停当,只等钦宗上车出发。
李纲大为恼火,厉声对禁军将士说:“你们到底愿意守卫京城,还是想逃跑?”将士们齐声回答说:“愿意保卫京城!”
李纲和禁军将领一起进宫,对宋钦宗说:“禁军将士的家属都在东京,不愿离开。如果强迫他们走,万一半路上逃散,敌人追来,谁来保护皇上?”宋钦宗听后认为逃跑也有风险,不得不留下来。
李纲立刻出宫向大家宣布:“皇上已经决定留守京城,以后谁再提逃跑,一律处斩。”兵士们听了,激动地欢呼起来。
李纲稳住了宋钦宗,就积极准备防守,在京城四面都布置好强大兵力,配备好各种防守的武器;还派出一支精兵到城外保护粮仓,防止敌人偷袭。
过了三天,宗望率领的金兵已经到了东京城下。他们用几十条火船,从上游顺流而下,准备火攻宣泽门。李纲招募敢死队兵士二千人,在城下列队防守。金军火船一到,兵士们就用挠钩钩住敌船,使之无法接近城墙。李纲又派兵士从城上用大石块向火船投掷,石块像冰雹一样泻了下来,把火船打沉了,金兵纷纷落水。
宗望眼看东京城防坚固,一时攻不下来,就派人通知北宋,答应讲和。宋钦宗和李邦彦一伙人早想求和,立刻派出使者到金营谈判议和条件。
宗望一面向北宋提出苛刻条件,一面加紧攻城。李纲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金兵用云梯攻城,李纲就命令弓箭手射箭,金兵纷纷应弦倒下。李纲又派几百名勇士沿着绳索吊到城下,烧毁了金军的云梯,杀死几十名金将。金兵被杀死的、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金兵将领宗望见宋军十分英勇,一时难以拿下,就又派使臣到宋营去议和。其实钦宗早有此意,他马上派人到金营去谈判。李纲知道后,极力反对,但也没能阻止住投降派的活动。
宋使来到金营,看见金兵列队相迎,面带杀气,早就吓得两腿直发抖,于是什么不平等的条件都接受了。答应赔偿金朝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一万匹,缎五百万匹,并且割让太原、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中山(今河北定县)三镇,还怕金朝不撤兵,又把亲王、宰相作人质,送往金营。
过了十天,各地救援东京的宋军陆续到了城外,共有二十万人。东京守军士气振奋。围城的金兵只有六万,宗望见形势不妙,赶快把人马后撤,龟缩在堡垒里。
援军大将种师道、姚平仲都支持李纲的抗战主张。种师道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主张长期相持,等敌人粮草接济不上被迫退兵的时候,再找机会反击;但是姚平仲心急,主张派一支人马乘黑夜偷袭金营,活捉宗望。这个偷袭计划偏偏又被泄露了出去,金军得到情报,事先作了准备。姚平仲偷袭不成,反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
宗望派使臣质问偷袭金营一事。宰相李邦彦说:“这都是李纲、姚平仲的主意,朝廷决无此意。”宋钦宗连忙派使臣去金营解释,送上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地图,下令罢免李纲以谢金军。
李纲被罢免的消息一传出来,东京全城骚动,激起军民的愤怒。特别是太学里的学生,更是义愤填膺。太学生陈东是个爱国热情很高的年轻人。他带领几百名同窗到宣德门上书请愿说:“李纲奋不顾身,为国尽忠,是朝廷的忠臣。李邦彦等是朝廷的奸臣,只为自己打算,置国家于不顾。岂能摒弃忠臣而养奸呢?”他们要求罢免李邦彦,恢复李纲的职务。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自动赶来声援,很快就聚集了几万人。这时候,李邦彦正好去上朝,愤怒的群众当面痛骂他,向他掷石块、瓦片。人群又涌向皇宫门口。宋钦宗怕把事情闹大了,派人到皇宫门前传话:“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才罢免的。金兵一退,立即让他复职。”陈东厉声责问:“李纲是抗金名将,任用李纲是为了退金救国,为什么反倒要金兵退了才让他复职?”群众非常不满,坚持不散开。宋钦宗担心发生变故,就派宦官朱拱之去召回李纲。朱拱之十分勉强,走得很慢。群众看见朱拱之这个样子,十分恼火。有人喊了声:“打!”大家一齐动手,打死了朱拱之等几十名宦官。这一来,宋钦宗只得恢复李纲的职务,命令他兼任京城四壁防御使。人群这时才欢呼着散开了。这就是北宋末年有名的“太学风潮”。
李纲复职以后,立刻布置防务,下令重赏杀敌立功的人。京城守军士气高昂。宗望看到宋朝重新起用李纲,大有决一死战之势,对自己不利,不等宋朝缴足财物,就急忙引军北撤了。
就这样,李纲率领军民英勇抗敌,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