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南侵 九州再统——宋元

(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即位后,原来后周的一些将领打心眼里不服气。他们想起以前柴荣和赵匡胤拜天祭地,结成金兰之好,称兄道弟,可是柴荣死了才一年多,尸骨未寒,赵匡胤就忘恩负义,自己要做皇帝,这些将领不愿意下跪称臣,先后有潞州(现在山西长治市)节度使李筠和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反宋。赵匡胤就派大将石守信等人攻打李筠和李重进。宋军声势浩大,将士作战勇猛,李筠和李重进都节节败退,最后他们无路可逃,放火自焚而亡。灭掉了二李,其他想反抗的人也不敢再反抗了,都向宋臣服。这时候,宋朝的政局才稍稍稳定。

宋太祖赵匡胤像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边乱,接着就开始着手治理朝廷内部事务。

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人,后迁河南洛阳。他出身小吏,没有多少学问,但却足智多谋,他自称博览群书,古今事务无一不晓。有一天,赵匡胤派人专门到赵普家去察看,回来的人报告说在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半部《论语》。从此“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流传开来了。

宋太祖问赵普:“李唐灭亡以后,五六十年的时间就经历了五个朝代,连年的战争,皇帝的宝座根本坐不稳,这是为什么呢?”

赵普马上答道:“这个道理我早知道了,我打个比喻,万岁千万别怪罪臣下。”

宋太祖一听这话,对赵普说:“你说什么都行,朕不会生气的。”

赵普说:“万岁可记得你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吗?不就是你手中有军队吗?要想使赵家的天下坐得长、坐得稳,就需要皇帝你自己掌握军队。现在地方上的节度使、藩镇的势力很大,这就很危险呀!”

宋太祖对赵普说:“那么,朝中的大将他们拥护我当皇帝,他们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不等宋太祖说完,赵普就说:“皇帝,你忘记你以前做什么官了,是殿前都点检,也同样是朝廷中的大臣,如果有一天有人将皇袍加在这些掌握重兵的人身上,也来一次皇袍加身,这可就不好办了。”

听到此,宋太祖不断地点头,口中小声说:“说的对,说的对……”

接着两人就商量,如何去做。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将大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椅、张令锋、赵彦徽等请入宫中。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在座的各位将军,有的是朕的拜把兄弟,有的是跟随朕多年征战沙场、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如今大家能坐在一起痛饮,真是难得呀!今天大家都不要客气,大口地吃肉,大口地喝酒,一醉方休。”

武将们都站起来,一个接一个向宋太祖敬酒:“祝万岁寿比南山。以后有什么事情万岁只管吩咐,我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宋太祖和大家继续喝酒,说笑声不断。

“咳”,宋太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大家听到他的叹气声都停下酒杯,忙问:“万岁一切都顺心,怎么唉声叹气呢?”

“大家不知,这些天朕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宋太祖说完这话,众人都急忙问:“这是为什么?”

宋太祖继续说道:“古人说:‘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谁不想当皇帝呀,今天我赵匡胤坐在龙座上,不知明天龙座之上坐的又是谁?”

众人都品出了这话中的含义,这不是害怕我们想当皇帝吗?大家都纷纷说:“我们到死都拥护万岁,决没有二心!”

宋太祖连忙说:“不要这样,朕怎么不相信大家呢?只不过有一天你们的部下将一件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你们能做主吗?真的那样的话,咱们君臣打起来,这可不好啊!”

众人一听,一个个都流了汗:“那可怎么办?万岁快给出个主意,我们一定照办。”

宋太祖这时不紧不慢地说:“人无非追求荣华富贵,子子孙孙都不贫穷罢了。如果大家交出兵权,你们和我之间没有猜疑那多好啊!你们回到老家去,多多地添置田地房屋,再买一些美女歌妓,天天喝酒,这才叫朕放心,你们也快活。这么办怎么样?”

众人一听,不住地叩头说:“好,好。”

宋太祖笑了笑:“大家不要这样,都快起来,让咱们君臣痛饮一杯。”

酒虽进了肚,众武将心里却不是滋味。

第二天,众人借口有病,请求辞掉官位,宋太祖高兴地答应了,从此赵匡胤就把军权收归己有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收了京城中禁军的军权,宋太祖仍觉不够。公元969年,宋太祖第二次“杯酒释兵权”,一些资格老的地方节度使的军权也被没收。同时,宋太祖派文官到地方上管事,用他的话说就是:“现在派了一百多个文人到地方上去,就算他们贪污,那么造成的危害也不及武将的十分之一。”

至此,禁军与藩镇的兵权都集中到了赵匡胤手里。为了避兔“君弱臣强”局面的出现,宋太祖又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若干人,以削弱宰相权力,并改变以前皇帝与宰相共同商讨国事的规矩,改为由皇帝批阅,再给宰相下旨处理。

宋太祖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这样五代王朝的短命悲剧没再重演,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宋太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造成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这也是后来打仗经常失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