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即武曌,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的则天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出生在都城长安。父亲在隋炀帝时期因为顺应了隋炀帝大兴土木的形势,做木材生意,发了家,致了富。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他和权贵们有了交往,并得到了一个下级军职。

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起兵,武则天的父亲以军需官的身份跟随效劳,最后攻克长安后,论功拜为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开国功臣行列,从此成为唐朝新权贵。

公元620年,武则天父亲的原夫人病逝,唐高祖便做媒娶了隋朝显贵杨达的女儿。当时已经四十的老姑娘,后来为他生了三个女儿,第二个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小时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姐妹、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

公元636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

进宫之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所以人们都叫她媚娘。由于她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因此武则天进宫十二年后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

武则天的机会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

在唐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后唐太宗去世,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无可奈何的武则天便到感业寺出家做了尼姑。武则天做尼姑后,并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武则天这次再入宫也和宫中的斗争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仪,这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武则天进宫之后,高宗只宠爱她一人。前后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最小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

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于居人之下,她的目标是皇后。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女孩儿,非常可爱。王皇后也很喜欢,经常去看望,一日等高宗快来的时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利用这种机会对亲生女儿下了毒手。武则天在皇后刚走,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等高宗来了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痛哭失声。高宗听说刚才王皇后来过,不由大怒,而王皇后也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立武则天做皇后。这件事遭到宰相褚遂良等很多老臣的反对,特别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说什么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则天当皇后。一日,开国功臣李勣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别人管不着。”唐高宗这才下了决心,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狠毒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没过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十分无能的高宗害了一场病,整日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

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了。唐高宗心里气恼,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仪(上官是姓)商量。上官仪是反对武则天掌权的,就说:“陛下既然嫌皇后太专断,不如把她废了。”

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上官仪的话,说:“好,那就请你去给我起草一道诏书吧。”

两个人的话,被旁边的太监听见了,那些太监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连忙把这件事报告武则天。等上官仪把起草好的诏书送给高宗,武则天已经赶到了。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怎么回事?”

唐高宗见了武则天,吓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仪起草的诏书藏在袖子里,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干的。”

武则天立刻下令把上官仪杀了。

从此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则天在旁边监控;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点了头才算数。

公元683年,高宗驾崩。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宗李旦,但都不合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这样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官员徐敬业被武则天降职,他借此理由,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还不让他执政,别人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权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

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关进监牢;又派出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兵少势孤,抵抗了一阵,就失败了。

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全国恢复了安宁。武则天巩固了她的统治,就不满足于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又过了几月,有个官员名叫傅游艺,联络了关中地区九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太后即位称帝。武则天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结果,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当时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登上帝位之后,武则天一方面重用酷吏,消灭异己,一方面励精图治。她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病重之机,发动政变,迎中宗复位,恢复唐朝国号。武则天在这一年病死。中宗复位后,给她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历史上因此称她为“武则天”。

武则天死后有意留下了无字碑,任人评说千古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