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灭唐建后梁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混乱。武宗之后的宣宗还算是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但也无法扭转这种衰败的趋势。在他之后接位的懿宗、僖宗都只知道寻欢作乐,更使朝政腐败到了极点。

从公元859年开始,即唐懿宗即位那年,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到了僖宗继位的时候,起义烈火燃烧得更旺,各路起义军会合在一起,推举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进了长安,受到长安百姓的热烈欢迎。几天后,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帝,国号叫大齐。黄巢从874年起兵,经过七年的奋斗,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十万起义军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过多久,唐王朝调集各路兵马,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出现了严重困难。

就在起义军最困难的时候,黄巢手下大将朱温投降了朝廷,做了可耻的叛徒。

朱温是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小名朱三。他出身贫苦,却从小游手好闲,是个泼皮无赖。黄巢起义军经过他家乡时,他参加了起义队伍。起义军占领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黄巢派他做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后来唐王朝派军攻打长安,他看到形势危急,就摇身一变,向朝廷举手投降。唐僖宗喜出望外,立即封朱温做了宣武节度使,坐镇大梁,还赏他一个名字叫“全忠”,命他领兵镇压起义军。

唐王朝又召来了沙陀(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十五万迎战,惨遭大败,只好撤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公元88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失败之后,受到官军紧紧追赶,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县境内),英勇牺牲。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

朱温早就想除掉李克用。还是在黄巢兵撤河南的时候,有一次,朱全忠受到起义军的围攻,形势危急,他就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领兵打败了起义军,替朱全忠解了围。朱全忠大摆宴席,热情款待李克用。哪知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之后,朱全忠竟然派兵围住了李克用所住的驿馆,要趁机害死李克用。幸亏李克用手下的亲兵骁勇善战,拼命抢救,才使李克用脱险。

从那以后,李克用跟朱温结下了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李克用却只能保住河东地区。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一次次都失败了。到了后来,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另立新皇帝。

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创造了一个好机会。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胆也壮了,就发兵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

昭宗重新上了台,就与崔胤一道,想把所有的宦官都杀了。剩下的宦官见情况不妙,便抢先下手,劫持唐昭宗到凤翔,投靠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兵力敌不过朱温,连连打败仗。朱温大军把凤翔城包围起来,最后城里的粮食断了,又碰到大雪天,兵士和百姓饿死、冻死的不计其数。李茂贞被围在孤城里,毫无出路,只好投降。

朱温把昭宗抢到手,便耀武扬威回到长安。回到长安之后,朱温把宦官全杀了,然后又杀了宰相崔胤。从此朝中大权就落到了朱温一人手中。

到了公元904年,朱温提出要把京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去。唐昭宗只有服从,半个字也不敢多说。迁都时,朱温命兵士把长安的百姓全赶上去洛阳的大道,又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百姓的房屋全部拆光,使长安城变成了一座废墟,把拆下的材料,顺着渭水、黄河流放到洛阳。整整一个多月,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挤满了被迫迁移的长安百姓,他们扶老携幼,哭声满天,一边赶路,一边大骂祸国殃民的朱温。

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哀帝。这之后,朱全忠又把朝廷里剩下的三十多个大臣全都杀死,投进了黄河。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哀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自己改名叫朱晃,这就是梁太祖。立国279年、经历二十个皇帝的唐王朝至此灭亡了。

此后,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前后换了五个短暂的王朝——梁、唐、晋、汉、周(为了跟以前相同名称的王朝区别,历史上把它们称做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起来叫做五代。五代时期,在南方和巴蜀地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有的称帝,有的称王,前后一共建立了九个国(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加上在北方建立的北汉,一共是十国。所以称为“五代十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