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宠信宦官。那些贪得无厌的宦官想尽办法设立了“宫市”、“五坊”,欺压和剥削百姓,不择手段地掠夺财物。
那时候,在太子李诵的东宫里,有两个陪伴太子读书的官员:一个叫王叔文,另一个叫王伾。其中一个是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一个是杭州人;一个是待棋待诏,一个是侍书待诏。他们常与太子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太子的信任。
王叔文出身下级官员,懂得一些百姓疾苦。他利用跟太子一起下棋的机会,向太子反映外面的情形。太子听到宦官借宫市为名在外面为非作歹,很不满意。有一次,几个侍读的官员一起在东宫议论起这件事,太子气愤地说:“我见到父皇,一定要提出这件事。”
大家听了,都赞扬太子贤明,只有王叔文在一边一言不发。等别的官员走了,太子把王叔文单独留下来谈话,说:“你不是常谈起宫市的坏处吗?刚刚谈到宫市,你为什么不说话?”
王叔文说:“我看殿下眼下还是少管这些外事为好。如果坏人在皇上面前挑拨是非,说殿下想收买人心,皇上怀疑起来,殿下要辩白也难了。”
太子恍然大悟说:“不是先生提醒,我还想不到这一点。”
从此以后,太子更加信任王叔文。王叔文认为德宗老了,太子迟早要接替皇位,就暗地里替他物色朝廷中有才能的官员,跟他们结交。他私下对太子说,这个人将来可以当宰相,那个人将来可以担任将军。
不料过了一年,太子得了中风病,舌头不听使唤,讲不出话来。老年的唐德宗为了这件事,急出病来,先咽了气。公元805年,太子李诵带病即位,这就是唐顺宗。
唐顺宗不能说话,只好靠原来在东宫伴他读书的官员王叔文、王伾来帮他处理朝政。王叔文知道自己声望不够,不便公开掌握朝政大权,另外请一个资格老的官员韦执谊出面做宰相,自己当一名翰林学士,帮助顺宗起草诏书。他和韦执谊、王伾里外配合,又起用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柳宗元、刘禹锡、韩晔、韩泰、程异、陈谏、凌准等,以便实行他们的革新计划。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永贞革新”(“永贞”是唐顺宗的年号)。
他们先来解决宦官的问题,首先是取消“宫市”,不准太监们自己到外边买东西。也把“五坊”解散了,让那些横行街市的“五坊小儿”统统当宫中的杂役。又把久闭深宫的年长的宫女和教坊女妓六百人,释放回家。他们还通过唐顺宗发布命令,废除百姓积欠官府的一部分租税,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减低盐价。仅仅这几项,就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革新派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和削弱。四川节度使韦皋派刘辟到长安,对王叔文进行威胁利诱,想要完全控制四川地方,来扩大割据的地盘。王叔文拒绝了韦皋的要求,下令杀刘辟。刘辟吓得狼狈地逃回了四川。
对于贪官污吏,革新派严加惩罚。京兆尹李实是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能手。他原来在外地做官的时候,就因为克扣军饷,引起军士们的愤怒。军士们打算刺杀他,他吓得连夜从城墙上用绳子吊下逃走,后来当了京兆尹。有一年,他不管天旱歉收,依旧逼迫老百姓完粮纳税。穷苦的市民被迫拆掉房子,卖掉砖瓦木料;穷苦的农民被迫卖掉青苗(还没有成熟的庄稼)凑钱交纳赋税,到处一片惨状。李实把不择手段搜刮来的昧心钱,拿出一部分进奉给唐顺宗,其余大部分都装进了他自己的钱袋。他足足聚敛了三十万贯钱的财富!对于这样的吸血鬼,王叔文果断地宣布了他的贪污罪行,把他贬到外地去。长安市民听到这个消息,莫不拍手称快。许多人揣着砖瓦石块,准备拦截他痛打一顿。李实听说,不敢等到第二天,当天晚上就偷偷地从长安逃走了。
王叔文知道要想跟宦官斗争,还得把他们手里的兵权夺过来。那时长安的防务,是由神策军负责的。神策军的总部设在奉天,称为神策军西行营,由太监杨志廉、孙荣义分任左、右中尉。王叔文建议顺宗派宿将范希朝为神策军京西兵马节度使,派韩泰作副使,想使军队脱离宦官统辖。太监总管俱文珍知道新朝要夺宦官的兵权,吩咐神策军的将领拒绝服从朝廷命令。待到范希朝和韩泰来到奉天行营,召见诸将时,将领们竟一个也不来报到。范、韩只好回去告诉王叔文,王叔文也没有办法。
不到一个月,俱文珍勾结一批附和他们的老臣,宣布顺宗因为病重不能执政,由太子李纯监国。又过了一个月,太子正式即位,这就是唐宪宗。下一年的正月,顺宗李诵便因病去世了。这位四十六岁的皇帝在位仅仅八个月。
李纯是在太监和官僚的拥戴下当皇帝的,还没等正式登基便下令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王伾、韦执谊均死于贬所。过了一年,太监们对王叔文不放心,又让宪宗下一道诏书,在渝州把王叔文杀害了。
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等八人,原来是贬谪为边远州郡刺史的,还没到任,就又再贬为州司马。一场革新运动,只进行了一百四十六天,就夭折了,如同昙花一现。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