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奇才,被人们誉为“诗仙”。
李白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博览群书,吟诗作赋,还练得一手好剑。李白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才智过人,因此在诗坛名声很大。
李白还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从此便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自己却经常留在宫里寻欢作乐。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乐唱歌,但是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这时,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说他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名声,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李白听到唐玄宗召见他,欣喜若狂,认为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来了,遂来到长安朝见了唐玄宗。交谈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不可。进了翰林院之后,他改不了这个习惯,一有空,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不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太监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太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过来。
唐玄宗爱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请您帮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高力士。高力士当时十分得皇帝的宠信,玄宗不理朝政,他事实上就是皇帝的代表,像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那些人都巴结他;而一个小小的翰林供奉,此时竟敢使唤他脱靴,这简直是对他的侮辱。但当时李白酒气熏人,他在皇帝面前又不好发作,就只好忍着气替李白把两只靴子脱下来。
李白脱了靴子,拿笔在墨池里拨了几下,发现墨汁有点稀淡。见杨国忠正站在案旁看他写字,便随口吩咐道:“把墨汁再研浓一点!”
杨国忠当时掌握着财政实权,又是杨玉环的堂兄,能说会道,很会看皇帝的眼色行事,常常随侍在皇帝身边。而那天李白竟让他研墨,这实在是奇耻大辱。但他也跟高力士一样,无奈地拿起墨研了起来。
李白把笔蘸得饱饱的,在锦笺上龙飞凤舞,没多久,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诵了几遍,认为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
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还不知道吗?”
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是有心讽刺她。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如何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终于李白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边,只不过是帮他解闷散心,自己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第二年春天,他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书,有的时候周游各地。五十五岁的李白,胸中又涌起了万丈豪情,毅然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想辅佐永王,平定叛乱,收复失地,为国立功,唐肃宗以谋反的罪名把李璘杀害了。李白也因为“附逆”被逮捕入狱,幸而得到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于死刑,被流放到夜郎,后来在四川白帝城得到赦免。李白晚年漂泊东南一带,穷困到了极点,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葬龙山。
李白一生共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