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唐朝中期以后,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唐玄宗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叛乱,所以在军事上毫无准备。

当叛乱的战鼓惊破唐宫的《霓裳羽衣曲》后,他才匆忙布置防御。但唐朝新招来的士兵抵挡不住安禄山的劲旅,安禄山渡过黄河后,连败唐军,一路攻陷陈留、荥阳(河南荥阳)、洛阳,直抵潼关。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守,颜杲卿及一家三十余人被害。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至德元年(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防守潼关的唐将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战斗力。而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玄宗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到马嵬坡(陕西兴平西),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肃宗。肃宗整军经武,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五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政权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分兵三路,向长安进发。他愚蠢地效法古代车战,用两千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军死伤四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安史集团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却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内部矛盾重重。坐镇洛阳的安禄山恣行暴虐,众叛亲离,757年初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即帝位后,史思明屯驻范阳,拥有重兵,不听调遣。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十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政权。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万万余人,这时,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击,杀伤一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七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十三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将许远向守卫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的张巡求援,张巡自宁陵率兵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共同坚守。二人齐心协力,张巡指挥战斗,许远调集军粮,修造战具。唐军虽然只有六千余人,但士气百倍,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作战二十次,杀敌两万余人,尹子奇无奈率军回撤。三四月间,尹子奇再度围攻睢阳。张巡杀牛饷军,士卒感奋,全部出战。叛军见唐军人少,麻痹轻敌,张巡率军直冲敌阵,杀叛将三十余人,士兵三千人,追杀数十里,大获全胜。此后双方相持于睢阳,张巡命令士兵夜间在城上列队击鼓,作出要交战的样子,叛军一夜不敢休息,唐军则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数日,尹子奇不复防备,张巡率领勇将南齐云、雷万春十余将突袭敌营,直冲到尹子奇大帐,杀敌将五十余人、叛兵五千人,南齐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险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围。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围攻睢阳,唐军因伤亡无法补充,又无援兵,城中粮食也已用完,张巡只好固守拒敌。叛军用云梯、木驴、土囊攻城,张巡随机应变,千方百计破敌,迫使尹子奇做长期围困的计划。由于数月苦战,唐军只剩六百人,孤立无援。张巡命南齐云赴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向贺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忌妒张巡战功,拒不发兵。叛兵见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已被网罗尽,攻城更急,唐军将士力竭不能出战,城遂失陷,张巡、南齐云、雷万春等三十六名将军被害,许远押赴洛阳。

太原和睢阳之战,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对扭转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唐将郭子仪率兵攻取凤翔,平定河东,肃宗由灵武进至凤翔,会集陇右、安西和西域之兵,又借回纥兵,收复两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进攻长安,李嗣业率前军,郭子仪率中军,王恩礼率后军,与叛军李归仁交战。唐军初战不利,为叛军所败。李嗣业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军手执长刀,排阵推进,所向披靡。唐将王难得被敌箭射中,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连箭带肉拔去,血流满面,坚持战斗。叛军伏兵又被仆固怀恩和回纥兵击败,士气沮丧。叛军大败,被斩首六万,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军乘胜收复长安。广平王李俶与回纥王叶护、唐将郭子仪等率军兵进洛阳,安庆绪杀所俘唐将哥舒翰、许远等逃回河北,唐军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圣燕王。接着史思明由范阳率河北诸郡兵南下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唐将许叔冀出降。史思明进攻郑州。唐将李光弼在河阳(今河南孟县)拒战。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置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五百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晓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见大势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史朝义在洛阳自立为帝。史朝义又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为唐将田神功所败。自此叛军内部更加分裂,再没有力量向唐朝发动进攻。

宝应元年(762),唐宫廷发生政变,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而死。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即帝位,即代宗。

代宗调集各路兵马,又向回纥借到一部分军队,以其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协同李光弼讨伐史朝义。唐军在洛阳北郊大败叛兵,杀获甚众,史朝义败归河北,唐将仆固炀又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县)取胜。河北叛将见他大势已去,纷纷向唐朝投降。广德元年(763年)初,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穷途自杀,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