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执政时期,出现了一位睿智机敏、刚正不阿、政绩卓著、极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这就是千古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才,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一冤诉,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下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最后使得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狄仁杰名震京师。
后来,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郡人为他勒碑颂德。直至狄仁杰离任宁州重人朝为冬官(工部)待郎之后,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百姓仍“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将仁杰的政绩奏上朝廷,还竭力推荐他升为文昌(尚书台)左丞。
公元688年六月,武则天特派狄仁杰为江南巡抚大使,巡视吴、楚之地。狄仁杰到江南后,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一千七百馀所,惟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公元688年七月,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到了豫州,他看到哀鸿遍野,无辜受累者甚众,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一面命令部下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奉命讨伐李贞的三军统帅、当朝宰相张光辅对此大为不满,对狄仁杰怀恨不已。他还朝之后,连连奏本,妄告仁杰傲慢不逊,妄自尊大,以下抗上。武氏轻信于张光辅一面之词,先贬仁杰为复州刺史,又谪降为洛州司马。
公元691年,武则天终于发现,自己偏信张光辅妄告,使仁杰蒙含不白之冤,遂知错立纠,把仁杰调回京师,委以重任,升为宰相。
公元692年春季,武则天的宠臣、酷吏来俊臣罗织罪名,诬告宰相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和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谋反”。此时,正值武则天改后称周亲登帝位的第三年,她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利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对唐朝元老勋贵及李氏宗室,横加诬陷,大开杀戒。狄仁杰等既以“谋反”之名获罪,立即被逮捕。
来俊臣逼他招供,还诱骗他说:“只要你招认了,就可以免你死罪。”
狄仁杰坦然说:“如今太后建立周朝,凡事都重新开始。像我这种唐朝旧臣,理当被杀,我招认就是了。”
另一个官员偷偷告诉狄仁杰说:“你如果供出别人来,还可以从宽。”
狄仁杰这下可生气了,说:“上有天,下有地,叫我狄仁杰干这种事,我可干不出来!”说着,气得用头猛撞牢监里的柱子,撞得满面流血。那个官员害怕起来,连忙把他劝住了。
来俊臣根据逼供的材料,胡乱定了狄仁杰的案,对他的防范也就不那么严密了。狄仁杰趁狱卒不防备,偷偷地扯碎被子,用碎帛写了封申诉状,又把它缝在棉衣里。
那时候,正是初春季节。狄仁杰对狱官说:“天气暖了,这套棉衣我也用不上,请通知我家里人把它拿回去吧。”
狱官也不怀疑,就让前来探监的狄家人把棉衣带回家去。狄仁杰的儿子拆开棉衣,发现父亲写的申诉状,就托人送给武则天。
武则天看了狄仁杰的申诉状,才下令把狄仁杰从牢监里放了出来。武则天召见狄仁杰,说:“你既然申诉冤枉,为什么要招供呢?”
狄仁杰说:“要是我不招,早就被他们拷打死了。”
武则天免了狄仁杰死罪,但还是把他宰相职务撤了,降职到外地做县令。直到来俊臣被杀以后,才又把他调回来做宰相。
在狄仁杰当宰相之前,有个将军娄师德,曾经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是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普通武将,不大看得起他。
有一次,武则天故意问狄仁杰说:“你看娄师德这人怎么样?”
狄仁杰说:“娄师德做个将军,小心谨慎守卫边境,还不错。至于有什么才能,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说:“你看娄师德是不是能发现人才?”
狄仁杰说:“我跟他一起工作过,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
武则天微笑说:“我能发现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
狄仁杰听了,十分感动,觉得娄师德为人厚道,自己不如他。后来,狄仁杰也努力物色人才,随时向武则天推荐。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想物色一个人才,你看谁行?”
狄仁杰说:“不知陛下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武则天说:“我想要找个能当宰相的。”
狄仁杰早就知道荆州地方有个官员叫张柬之,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办事干练,是个宰相的人选,就向武则天推荐了。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推荐,提拔张柬之担任洛州(治所在洛阳)司马。
过了几天,狄仁杰上朝,武则天又向他提起推荐人才的事。狄仁杰说:“上次我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
武则天说:“我不是已经把他任用了吗?”
狄仁杰说:“我向陛下推荐的,是一个宰相的人选,不是让他当司马的啊。”
武则天这才把张柬之提拔为侍郎,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
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的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将其处斩。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这是你的功劳啊”。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都出在狄公的门下了。”狄仁杰谦逊地说:“这算得上什么,推荐人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私利啊!”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准;入见,常阻止其拜。狄仁杰一直活到九十三岁,病故时,朝野凄恸,武则天更是哭泣不止,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但每任一职,他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特别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的能力尤其突出,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