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字叔达,江苏武进县人。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萧衍做皇帝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之久,时间之长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好友被称为“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眺、范云等。沈约后来写了《宋书》、《齐纪》等书,而谢眺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后来萧衍因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再加上自己的才能和谋略,官越做越大,最终逼迫南北朝齐国最后一个皇帝和帝禅位给他,他就是梁武帝。
萧衍做皇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不分冬夏春秋,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因功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量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他不讲究吃穿,衣服是洗过好几次的,饭菜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生活革俭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是表现突出的了。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政令执行后,梁的官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不过,梁武帝看到宋、齐两个朝代都因为皇族之间互相残杀而发生内乱,就对自己亲属格外宽容,皇族中如有人犯罪,只是教训一番,从不办罪。梁武帝有个六弟临川王萧宏,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大肆搜刮财富。临川王府内室后面有几十间库房,平日锁得严严实实的。有人怀疑里面藏的是兵器,向梁武帝告发,说萧宏私藏兵器,准备造反。
梁武帝听说他弟弟要夺他的权,也有点吃惊,亲自带领禁军去搜查。萧宏一见梁武帝,神色慌张。梁武帝更加起了疑心,就命令萧宏把库房全部打开,让他挨间检查,打开库房一看,发现其中三十多间库房里都堆满了钱,共有三亿万以上,其他的库房里囤积着布、绢、丝、绵等杂货,更是多得不计其数。萧宏跟在梁武帝后面,心惊胆战,怕梁武帝发现了他的赃物,一定要办他的罪。想不到梁武帝检查完了,转过身来,笑嘻嘻地对萧宏说:“阿六,你的日子过得不错嘛!”从此以后,他知道萧宏不会谋反,反而对萧宏更加信任了。
梁武帝对亲属和士族百般纵容,对待百姓就完全是另外一套,谁触犯当时的法律,就要严办。如果一个人逃亡,全家人都要罚做苦工。这样,贵族官僚有恃无恐,更加横行不法,有的甚至在大街上公开杀人,也没有人敢干涉。
有一个正直的官员贺琛上了一个奏章,对梁武帝提出四条意见,说现在各地州郡官吏搜刮残酷,百姓实在受不了;官员穷奢极侈,浪费太严重;奸臣当道,作威作福,陷害好人;大造官府,无休无止,百姓终年服役不得休息。
贺琛说的条条是事实,但是梁武帝一句也听不进。他口授一道诏书,责备贺琛。在那份诏书里,他把自己说成一个天底下少有的贤明君主,又是勤劳,又是节俭,把贺琛的意见驳了回去。
萧衍刚建国时,重视儒家思想,他还自己亲自写过《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倡导了好的学习风气。但后来他从儒家转向了佛家,成了佛教信徒。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极为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萧衍大力提倡佛教,规定佛教是梁朝的国教。他还在建康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到寺里去烧香拜佛,讲解佛法,说这样做是为了替百姓消灾积德。在他提倡下,梁朝境内到处建佛寺,大批人出家当和尚、尼姑,仅国都建康一地,就有七百所佛寺和十多万和尚尼姑。
梁武帝信仰佛教非比寻常,甚至还表示不愿意做皇帝,想出家当和尚。
有一次,他到同泰寺“舍身”,也就是要出家做和尚。皇帝做和尚,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可是皇帝说要出家,谁敢反对?再说,那时候佛教盛行,皇帝肯做和尚,还表示他对佛法的虔诚。
梁武帝做了四天和尚,宫里的人就把他接回去了。后来他一想,这样做不妥当。因为按当地的风俗,和尚还俗,要出一笔钱向寺院“赎身”。皇帝当了和尚,怎么能够例外?第二次,他又到同泰寺舍身,大臣们请他回宫,他就不再答应了。
后来,大臣们懂得他的意思,就凑了一万万钱到同泰寺给这位“皇帝菩萨”赎身。寺里和尚能够收进一大笔钱,怎么不高兴,当然同意他还俗。大臣们就排了仪仗,到寺里把他接回来。
第三次,梁武帝又想个新花样,他到同泰寺舍身的时候,说他为了表示他对佛的虔诚,不但把自己的身子舍了,还把他宫里人和全国土地都舍了。
舍的多,赎的钱当然应该更多。过了一个月,大臣们就凑足了二万万钱去把他赎了回来。
正巧这天晚上,同泰寺突然发生火灾,佛塔烧毁了,梁武帝说这是魔鬼干的坏事,应该做法事来镇压魔鬼。他下诏说,道愈高,魔也愈盛,行善事一定会有障碍,应该重建佛塔,把新塔修得比旧塔高一倍,才能镇得住魔鬼。他召见大批和尚尼姑做法事,给他们吃上等的素斋,消耗了上万斤香烛,念了好几天经,又叫大臣们跟他一起烧香磕头。还派出大批工匠,上山采石砍树,花了无数的钱财,用了好几年工夫,建造起一座十二层的高塔。
过了一年,他又舍了一次身。大臣们又花了一万万钱把他赎回来。梁武帝前后做了四次和尚(一说是三次),大臣们一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这笔钱,当然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去了。
老年的萧衍热心做和尚,乱建佛寺,刚愎自用,不听劝谏,朝政昏暗,终于导致一场空前的大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