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是姓,焘音dào)灭了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小国北凉,统一了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宋武帝做了两年皇帝,到第三年,就病死了。武帝的儿子宋文帝即位以后,北魏大举渡过黄河,进攻宋朝,在黄河以南占领了大片土地。
公元431年,宋文帝派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攻打北魏。大半年来,大小战斗三十余次,宋军屡屡取胜。只是劳师远征,后方粮草一时难以供应,进军至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时,粮食已尽,军心不定。檀道济只得领兵南撤。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军,把宋军缺粮的情况报告了他们。魏军于是紧紧追击,宋军处于险境之中。这天晚上,檀道济在军营巡视一圈,见士兵因为吃不饱肚子,怨声载道,心里也很着急。他找来心腹商议了一阵,最后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会儿,营帐之外燃起无数火把,征南大将军指挥数千名士兵往空米袋里装进沙子,一边装,士兵们一边高声数着:“一斗、二斗、三斗……”另有一群士兵来来往往,把沙袋搬到东运到西,看上去像是在分粮食。就这样忙乎了大半夜。
天快亮了,檀道济命令士兵把一袋袋沙陈列在帐外,袋口故意敞开着,上面覆盖少量的米,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袋粮食。
此时,魏军中早有人把宋军半夜里分粮食的事报告主帅。主帅很是疑惑,忙吩咐探子去查个明白。天蒙蒙亮时,几个探子打扮成老百姓,来到宋军营帐前,看到一袋袋的粮食摆在那里,几个伙夫从上面挖掘出来做早饭。慌得他们连滚带爬地回到主帅那儿报告。主帅一听,心里暗想道:“檀道济一向诡计多端,分明是军粮足够,却叫士兵来诈降,谎报粮草已绝,让我们紧紧迫赶他们,到时候他再突然来个回马枪。我得小心提防。”想毕,喝道:“来人啊,把那些来诈降、谎报军情的宋兵给杀了!”
且说檀道济因为兵力薄弱,很难摆脱势众的魏军,就命令士兵都穿上整齐的铠甲,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坐在兵车上,带着队伍慢慢地突出包围。魏军主帅得知宋军威武雄壮,从容不迫,恐怕宋军有伏兵,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后退了几十里。檀道济趁机迅即指挥全军加紧撤退,安全地撤回大本营。
檀道济靠他的镇静和智谋,保全了宋军,使宋军安全地回师。以后,北魏也没敢轻易进攻宋朝。
檀道济在宋武帝和宋文帝两代,都立过大功。但是由于他功劳大,威望高,引起了宋文帝的猜疑。
有一次,宋文帝生了一场病。宋文帝的兄弟刘义康就跟心腹商量说:“如果皇上有什么三长两短,留了檀道济总是一个祸根。”
他们就用宋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诬说檀道济收罗坏人,企图谋反,要把檀道济逮捕起来,办他死罪。
檀道济在被捕的时候,气得瞪圆了眼,愤怒的目光像要喷射出火焰来。他狠狠地把头巾拽下,摔在地上,说:“你们不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吗?”
檀道济连同八个儿子全部被诛杀了。这个消息传到北魏。魏朝的将士都高兴得互相庆贺,说:“檀道济一死,南方就没有可害怕的人啦!”
后来,宋文帝也很后悔。有一次,北魏的大军打到江北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宋文帝在建康的石头城上瞭望远处,很感慨地说:“如果檀道济还活着的话,不会让胡骑横行到这个地步。”
可惜一代名将檀道济随刘裕征战沙场多年,又为宋文帝开疆拓土,坐保江南,用兵稳健又不失计谋,最终竟是这样被冤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