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北伐

祖逖,字士稚,晋代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父亲祖武,任上谷太守。祖逖少年丧父,有兄弟六人。祖逖性情豁达、狂放,十四五岁还未开始读书,哥哥们都替他发愁。然而,祖逖年轻仗义,为人慷慨大方,每至农家,就以哥哥的名义散发谷、帛赈济穷人,乡里的人都很敬重他。后来,祖逖博览群书,往来于京师之间,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济世之才。

祖逖年轻时和好友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东北)做主簿。一次,半夜里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便一脚把刘琨踢醒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都成为文武全才。

在匈奴人占领中原以后,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祖逖也带着家属、亲戚、朋友,离开北方南下江南。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就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招兵买马。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祖逖渡江以后,进驻江阳,先在那里起炉炼铁,制造武器,又招募了两千名壮士,然后继续向北进发。祖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勇敢地跟敌军展开斗争。江北的人民听说祖逖北伐,都十分欢迎。他们给祖逖送粮送信,配合着打击敌人。在人民的支持下,几年之间,祖逖就收复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待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可是,北方还有一部分地区是在十六国之一的后赵石勒统治之下。祖逖领兵继续北进,在黄河边上与石勒展开了激烈战斗。祖逖手下的将领韩潜和后赵将领桃豹,两军争夺一个叫蓬陂的城堡。韩潜占了东城,住在东台;桃豹占了西城,住在西台。晋军从东门进出,后赵军从南门进出。双方对峙了四十多天,粮食供应发生困难,都感到难以再坚持下去了。祖逖为了战胜对方,跟韩潜商量出一条计策。

他叫部下用许多麻袋装上土,假装是粮食,派一千多人高唱着劳动号子运上东台;又派几个人搬运一些真的米袋,故意装作疲劳的样子,走到与桃豹交界的路上去休息。桃豹的士兵早就饿急了,见了运米的晋军,就追赶过来。祖逖的部下故意丢下米袋就跑。桃豹的士兵抢到米,很是高兴,立刻架锅做饭。他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米饭,一边谈论着祖逖军队粮食这样充足,而他们却要经常忍饥挨饿。言谈之间,不觉流露出不愿继续打下去的情绪,军心开始动摇。这情况很快反映到石勒那里。

为稳定军心,石勒火速派人组织了一支由一千多头驴子组成的运粮队,运送粮食去接济桃豹。祖逖得知这个消息,立刻派韩潜等带领一队人马去袭击,在汴水(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岸边,打败了后赵的运粮队,夺得了全部粮食。桃豹听说粮食被抢,知道无法再坚持,吓得连夜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用来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当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北伐的节节胜利,引起了东晋统治集团的猜忌。他们不仅不再支持祖逖继续前进,还派人去监视他,妄图夺他的兵权。晋元帝司马睿派尚书仆射戴渊做征西将军,掌管青、兖、豫、并、雍、冀六州的军务,坐镇合肥,来做祖逖的主帅。戴渊是南方人,虽然有些才能,名望也很高,可是为人气量狭小,见识浅陋,是个没有作为的人。祖逖看朝廷不信任自己,感到无望恢复中原,内心痛苦愤恨到了极点。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杀害,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于是抑郁而死。其弟被东晋逼反,兵败投靠石虎被杀。祖家惨遭东晋灭族。

不过,黄河南岸的人们,为他建造了祠堂,塑了像,以表示对他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