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建后赵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人,羯族。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年轻的时候,并州地方闹饥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经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有一次,石勒被乱兵捉住,关在囚车里,正好他的囚车旁边有一群鹿跑过。乱兵纷纷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机逃走。

刘渊起兵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石勒先后召集了十八个人组成一只小骑兵队,号称“十八骑”,参加了汲桑领导的牧人起义军。汲桑命石勒以石为姓,以勒为名,“石勒”的称谓即始于此。汲桑自号大将军,封石勒为扫虏将军,起兵反晋。大败晋新蔡王司马腾的将领冯嵩,长驱直入城中,杀死了司马腾。晋东海王司马越兴兵讨伐。汲桑、石勒大败,汲桑被杀。石勒投奔了刘渊,被封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他的兵马发展到了十多万。

后来石勒在攻打常山时得到了谋士张宾,如虎添翼。他让张宾将军中有文化的汉族士人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君子营”,也就是智囊团,专门研究军事作战,由张宾做“君子营”的主管。张宾将“君子营”管理得井井有条,在作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后来有人说成就石勒霸业的是张宾。

公元318年,汉王刘聪病死,儿子刘粲即位,大司空靳准掌握了国家大权,乘机发动兵变,率领士兵冲进皇宫,把正在喝酒玩乐的刘粲捉住,刘粲吓得跪在地上向靳准磕头。靳准宣布了刘粲的一系列罪状,命令将刘粲和刘氏家属全部处死,并且把汉国的第一个皇帝刘渊和第二代皇帝刘聪的坟墓挖开,把刘聪死尸的头割掉。然后,靳准自号大将军、汉天王,派出使者向司马睿称臣,表示把天下仍然归还给晋朝。

靳准杀刘粲称汉天王时,刘渊的侄儿刘曜正镇守长安,是汉国的相国,总领汉政权的军队大权。他闻悉便从长安进兵,可走到赤壁(在今山西河津西北)时,正好碰到从平阳逃出来的呼延晏、朱纪等三人。他们把靳准兵变、杀灭刘氏家族人的情况一一向刘曜报告。刘曜大哭,发誓要为家人报仇。这时,呼延晏等人对刘曜说:“现在刘粲已死,汉国无主,您应该先将名称明确下来,用皇帝的名义来号令天下,这样就名正言顺了。”刘曜便在赤壁筑坛,祭拜天地祖先,正式登位号称皇帝,这一年是公元318年。然后刘曜任朱纪为司徒、呼延晏为司空,其他人各任原职,又特别任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晋爵为赵公,又传令征北将军刘雅、镇北将军刘策同时发兵,配合自己和石勒大兵进攻平阳。

当刘曜和石勒的两路大军进攻平阳时,靳准部下将领杀掉靳准,推选靳准弟弟靳明为主帅,将汉政权的传国玉玺送到刘曜军中,平阳士兵一万五千多人出城投降了刘曜。刘曜恨透了靳氏家族的人,把来投降的靳明和靳家人全部杀光。当靳明投降刘曜时,石勒大兵已先到达平阳,攻进平阳后,把平阳城中投降的十多万羌、羯等少数民族部落全部迁移到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这么一来刘曜和石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公元319年,刘曜把首都迁移到长安,立刘熙为皇太子,大封宗室诸王侯,又接受呼延晏的建议,改国号为赵,这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前赵。

从公元325年起,石勒与刘曜之间展开了拉锯式的战争。起初,刘曜的军队连连获胜,但石勒和他的儿子石虎顽强战斗,直到公元328年,刘曜虽然打了胜仗却不敢乘胜前进,反而最终被石勒、石虎父子打败。金墉城一战,刘曜兵败被俘,不久被杀。这一年,石勒正式建立赵国政权,第二年,石勒彻底消灭了刘曜的残余力量,前赵至此灭亡。历史上为了把石勒的赵国和刘曜的赵国区别开来,称刘曜建立的赵国为前赵,石勒建立的赵国为后赵。

石勒做了后赵皇帝后,由于自己没有文化,所以十分重视读书人。他常常命令部下,凡捉到读书人,不许杀死,一定要送到都城襄国来,由他自己处理。

他听从张宾的意见,设立学校,要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评定合格,就选用他们做官。

石勒严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为了安抚汉族士人,有时候也没有执行禁令。

一天,有个汉族官员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进宫朝见,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石勒吃惊地问他:“你怎么穷到这步田地?”

樊坦忘记了禁令,回答说:“刚刚碰到一批羯贼,把我的家当都抢走,家里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亏,就安慰他说:“羯贼这样乱抢东西,太不应该!我来替他们赔偿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触犯了禁令,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向石勒请罪。

石勒笑着说:“我这个禁令,是对付一般百姓的。你们这些老书生,我不怪你们。”说着,石勒果然赔给樊坦一些衣服钱财,还赏给他一辆车,一匹马。

石勒挺喜欢读书,但他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读书人把书讲给他听,一边听,一边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他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后代的历史。他就说:“唉!刘邦采取这样的错误做法,还怎么能够得天下呢?”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并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理应如此。”

又有一次,石勒举行宴会招待大臣,宴席上,他问一个大臣,说:“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要厉害,别人更比不上您。”

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韩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

由于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公元333年,石勒去邺城巡视刚刚落成的沣水宫,回来时得了重感冒,之后便卧床不起,在都城襄国西阁调养。他的侄子石虎早有篡位之心,在石勒病重弥留之际,封锁消息,不让石勒的儿子们来看望,大臣也禁止入内。不久石勒病逝,时年六十岁。

石勒死后的第三天深夜,石虎将他悄悄运到山谷中埋葬了。当时,石虎命人共组成了八支送葬队伍,抬了八口棺材从襄国的四门出发,朝东、西、南、北和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个方向前进,都埋在了山谷的深处。没有人能说清楚究竟哪个棺材里装的是石勒。

过了十二天,石虎才为石勒正式发丧。丧礼非常隆重,专门派了六十名大臣的子弟做挽歌郎,然后将一口空棺埋葬在襄国城外三十里外的一块荒地上,历史上称为“虚葬”。这处陵墓称为高平陵。

石勒谥号明帝,庙号为高祖。

此后,石虎夺取了帝位,杀死了石勒年仅二十一岁的儿子石弘。石虎后来病死后,几个儿子为了皇位互相残杀,最后被冉魏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