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周处

周处是西晋贵族大臣当中性情刚直、不怕权势的一个人。

周处,字子隐,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父亲周鲂是吴国的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太守。周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没有人管教,他就成天四处游逛,也不读书学文,只是喜欢和人打架斗殴。因为周处身长力大,一般的人都斗不过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长成个勇壮的小伙子,旧脾气却一点未改,乡亲邻居们都怕他,把他和义兴邻近南山上的猛虎、当地长桥下的恶蛟并称为当地的三害,可他自己却还不知道。

有一次,周处在外面走,看见人们都闷闷不乐。他找了一个老年人问:“今年年成挺不错,为什么大家那样愁眉苦脸呢?”

老人一脸愠色地回答:“三害还没有除掉,怎样高兴得起来?”

周处第一次听到“三害”这个名称,就问:“你指的是哪三害?”

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吗?”

周处吃了一惊。他想,原来乡间百姓都把他当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沉吟了一会,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把它们除掉。”

过了一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背着利剑,进山找虎去了。到了密林深处,只听见一阵虎啸,从远处窜出了一只白额猛虎。周处闪在一边,躲在大树背面,拈弓搭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前额,结果了它的性命。

周处下山告诉村里的人,有几个猎户上山把死虎扛下山来。大家都挺高兴地向周处祝贺,周处说:“别忙,还有长桥的蛟呢。”

又过了一天,周处换了紧身衣,带了弓箭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去了。那条蛟隐藏在水深处,发现有人下水,想跳上来咬。周处早就准备好了,在蛟身上猛刺一刀。那蛟受了重伤,就往江的下游逃窜。

周处一见蛟没有死,紧紧在后面钉住,蛟往上浮,他就往水面游;蛟往下沉,他就往水底钻。这样一会儿沉,一会儿浮,一直追踪到几十里以外。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下子周处和蛟一定两败俱伤,都死在河底了。本来,大家以为周处能杀死猛虎、大蛟,已经不错了;这回“三害”都死,大家喜出望外。街头巷尾,一提起这件事,都是喜气洋洋,互相庆贺。

没想到到了第四天,周处竟安然无恙地回家来了。人们大为惊奇。原来大蛟受伤以后,被周处一路追击,最后流血过多,动弹不得,终于被周处杀死。

周处回到家里,知道他离家三天后,人们以为他死去,都挺高兴。这件事使他认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已经使人们痛恨到什么程度了。

他痛下决心,离开家乡到吴郡找老师学习。那时候吴郡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周处去找他们,陆机出门去了,只有陆云在家。

周处见到陆云,把自己决心改过的想法诚恳地向陆云谈了。他说:“过去,我只顾自己痛快,做了不少坏事,现在要改恶从善了,只怕是年纪太大了吧!”陆云鼓励他说:“一点不晚,你正当壮年,从头学起,只要有志,完全来得及!”

从此,周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地读书,很快便被地方官选拔出来做官。吴国灭亡后,周处来到洛阳,当了广汉(在今四川射洪)太守。做官期间,他执法公正,不怕权贵,被提拔到散骑常侍的位置,很快又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当时,晋室皇族成员、梁王司马肜(róng)违反了国家法律,朝廷大臣因为他是诸侯王,都不敢处罚他,而周处却凛然正气,毫不犹豫向皇帝告发,并把司马肜的罪行记录在案。司马肜从此便痛恨周处,总想找机会报复他。

在晋惠帝司马衷的初期,秦、雍二州的氐、羌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齐万年自称皇帝,和晋朝对抗。梁王司马肜飞速将情况报告皇帝,朝廷令梁王司马肜、安西将军夏侯骏领兵镇压起义,任命周处为建威将军,作大军的先锋。周处见自己归梁王指挥,而梁王与自己有仇,肯定让自己当先锋和起义军打仗。自己只要去了,多半就不能活着回来,但如果不去,也不能活,所以不得不接受了任务。当时也有许多人看出了这一点,中书令陈准向皇帝上表,说周处是个英勇、果敢的人,让他和梁王、夏侯骏这样的皇亲国戚一道出战,必定被司马肜送进敌军阵中。司马肜决不会去救援他,只会白白丧失一员大将。朝廷应该同时派一个大将配合周处一同进兵,才能稳稳地获胜。可惜没被采纳。

梁王司马肜果然把这次出兵当作一次报复的机会,只派给周处五千骑兵,说:“你是朝廷的忠臣,又很勇猛,你打先锋,先去和叛军作战,我在后面接应你。”接着又连下几道军令,逼迫他们没有吃饭就立即出发。可当周处领兵和起义军作战时,几天也不见援兵到来,而周处毫不胆怯,率领全军奋勇冲杀,斩敌万余名。不过自己的士兵也越来越少,左右都劝他撤退,他执意拼杀。他知道即使能杀出重围,也会被扣上丧师辱国的罪名。他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战死在军中。

一代刚强侠气的志士结局竟这样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