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昏庸无能

司马炎建立晋朝以后,在选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当时,杨皇后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司马轨,两岁时就生病死了;老二叫司马衷,老三叫司马东,要立太子,只有在这两个孩子中来选择。按常理,应该选立年龄大的司马衷为太子,可这个儿子智力非常差,七八岁了连一个字都教不会,司马炎不想让他当太子,怕他长大后不会治国。可是杨皇后非常喜欢司马衷,一天到晚在司马炎面前请求,要立司马衷为太子,还说,立太子应该按年龄大小来排列。司马炎宠爱的赵夫人又在司马炎跟前帮杨皇后说话,说司马衷虽然现在糊涂一点,但他毕竟是个小孩,将来长大了说不定还大器晚成呢!司马炎经不住这两个人的天天劝说,加上杨皇后的哥哥杨骏等人也帮司马衷说话,这样,在公元267年正式立司马衷为太子。

几年后,太子已经十二三岁了,按皇家规矩应该选立太子妃子了,这又是一件大事,大臣们都很关心。

车骑将军贾充是晋朝的功臣,当年就是他帮助司马昭杀掉了曹髦的,在征讨蜀国时也立过大功,被司马炎封为鲁公。他正好有两个女儿在家等待出嫁,年龄与太子相仿,大女儿叫贾南风,小女儿叫贾午,两个女儿都不漂亮,而贾南风尤其丑陋,如果公平地竞争,是没有可能入选为皇太子妃的,贾充和妻子郭槐商量,决定采取上下打点的办法。

郭槐买通皇宫里的仆人,给杨皇后送去很多礼物,又在杨皇后面前拼命地吹嘘贾充的女儿如何有才,品行如何好,就是相貌差一点。杨皇后被人说动了心,又来劝武帝司马炎,说贾充是国家的功臣,他的女儿贾南风又有德行,又有才学,应该选作皇太子妃,至于相貌不怎么好看那是小事一桩。武帝司马炎本来想让卫瓘的女儿入选的,经不住皇后的劝说,有点动心了。一次,在和大臣们宴会时,武帝又谈起了为太子选妃的事情,侍中荀勖又极力称赞贾充女儿,说得天花乱坠。司马炎一高兴,说:“那就让贾充的女儿当太子妃吧!”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时间一晃就是好几年过去了,太子司马衷还是那么糊里糊涂,司马炎暗暗担心,有些心直口快的大臣也就旁敲侧击地谈论这件事。

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大臣卫瓘假装酒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晋武帝马上懂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打那以后,谁也不敢向晋武帝再提这件事。

晋武帝毕竟也有点犹豫。他想试试他的儿子到底糊涂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特地送给太子一卷文书,里面提出几件公事,要太子处理。

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灵的女人,见到这卷文书,连忙把宫里老师请来,替太子代做答案。那个老师很有学问,写出一份卷子,引经据典,答得头头是道。

贾妃看了挺满意,旁边有个略懂文墨的太监却提醒她:“这份卷子好是好,可是皇上明知太子平常不大懂事,现在写出这样一份卷子,反倒叫他怀疑。万一查究起来,就把事情弄糟了。”

贾妃说:“对,亏得你提醒一下。那么还是你来另写一份吧。写得好,将来还怕没你的好处!”

那个太监就另外起草了一份粗浅的答卷,让太子依样画葫芦抄写一遍,送给晋武帝。

晋武帝一看,卷子虽然写得不很高明,但是总算有问必答,可见太子的脑子还是清楚的。于是便不再犹豫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太子司马衷已经三十多岁。按理说,三十多岁的人已经可以处理政事了。但是晋武帝到底不放心,立个遗诏,要皇后的父亲杨骏和他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一起辅政。晋武帝临死的时候,只有杨骏在身边。杨骏为了独揽大权,和杨皇后串通起来,另外伪造一道遗诏,指定杨骏单独辅政。

晋武帝一死,太子司马衷即位,这就是晋惠帝。

晋惠帝即位以后,国家政事一件也管不了,倒是闹出来一些笑话。

有一次,他带了一些太监,在御花园里玩。那是初夏季节,池塘边的草丛间,响起蛤蟆的叫声。

晋惠帝呆头呆脑地问身边的太监说:“这些小东西鸣叫,是为官家,还是为私人呢?”

太监面面相觑,不知该怎样回答。有个比较机灵的太监一本正经地说:“在官地里的为官家,在私地里的为私家。”

惠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一年,各地闹饥荒。地方的官员把灾情上报朝廷,说灾区的老百姓饿死的很多。晋惠帝知道了这件事,就问大臣说:“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饿死?”

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

大臣们听了,个个目瞪口呆。

和司马衷相比,他的皇后贾南风却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凶狠的女人,她见国舅杨骏弟兄三人掌握了朝政大权,自己的家人没有人做大官,便下令将杨骏弟兄三人全部杀死,连太后都关进冷宫,自己操纵了全国的军政大权。贾南风的胡作非为,激起了公愤。赵王司马伦于公元300年起兵进京,杀掉了贾南风。

西晋王朝又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