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

左思,字太冲,山东临淄人。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先是学习书法,后又专攻琴术,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后来左思的妹妹左芬因品貌出众、才学过人,被晋武帝选昭入宫,左思也就随全家来到京城洛阳。目睹京都的壮观繁华,左思萌动了写《三都赋》(三都,指魏、蜀、吴三国的都城)的念头。此后,左思一直为这篇《三都赋》而苦思冥想,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在室内、厅前、走廊甚至厕所里,到处都挂上纸笔,每得佳句,便随手记下。

在左思酝酿写《三都赋》的时候,吴郡人陆机正好来到了洛阳。这个文章冠世的江南名士,看到洛阳的繁华景象,想要写一篇洛阳赋来抒发自己的情趣。他听说左思已经在准备写《三都赋》,便嘲笑这个无名小卒竟胆敢写赋,并且还要写三都赋,真是不自量力。他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洛阳这个地方,有一个名左思的粗野鄙贱之人,竟妄想作三都赋。等到他把文章写成功了,我们就应该让酒瓮底朝天啦!”陆机的嘲笑传到左思的耳朵里,左思决心先暂时忍受耻辱,一定完成《三都赋》,用事实来回击陆机。

时光易逝,眨眼间十年过去了,左思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左思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埋没了自己的作品,白费了十年心血,所以就带着《三都赋》的文稿,去拜访当时名气很大的皇甫谧,请皇甫谧先看一看。皇甫谧看《三都赋》的时候,几次不禁拍案叫绝,连连称赞说:“写得好!写得好!”他答应给《三都赋》写篇序文,并且请当时有名的诗人张载给《魏都》作注,刘逵给《吴都》、《蜀都》作注。皇甫谧在序文中说:自两汉以来,写赋的人很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都各有特长,为人所称道。不过,他们都不及左思的《三都赋》写得好。当时很有名望的张华也称赞《三都赋》写得好,他说:“读《三都赋》,余味无穷,越读越有味。”当年嘲笑左思的陆机,见到了《三都赋》,也大吃一惊,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原来想写洛阳赋,也不敢动笔了。

《三都赋》传出以后,人们争相传阅,赞不绝口。京城里的富豪贵族以及有地位的人,都争着买纸抄写阅读,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由于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涨。这就是被人们传为美谈的“洛阳纸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