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吴

西晋代魏以后,晋武帝司马炎接受将军羊祜(hù)的建议,积极准备灭亡东吴,统一中国。

羊祜,字叔子,原费县南城(今属山东平邑县)人,出身名门世家,其祖父羊续为汉南阳太守,父羊道曾任上党太守,前母是孔融之女,生母是蔡邕(伯喈)之女。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之妻,后追尊为景献皇后。他相貌英俊,德才兼备。魏末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掌管军事机要。晋武帝时,升任尚书左仆射、卫将军。

晋武帝为平定东吴,派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守襄阳。荆襄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战乱连年,百姓流离失所。羊祜到襄阳后首先安定民心,减轻赋税,用计使东吴边戍罢守。边境稍有安定,进而督军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初到时,军无百日之粮,不到几年,存粮足够十年之用。羊祜对东吴军民的怀柔政策相当成功,一次部下从边境抓回两个小孩,一问是东吴边将之子,羊祜立即派人送回,其父十分感激,第二天就率部来降。吴将邓香侵犯夏口,被活捉,羊祜开导后将其放回,邓香感其恩,也率部归降。羊祜的军队行经吴国境内,收割谷子作为军粮,按收谷子多少送给绢匹作为抵偿。被吴国将士射伤的野兽逃入晋地,为士兵所获,羊祜命士兵封好送回。因此,羊祜名声大振,连当时与羊祜边境对峙的吴国主帅陆抗也为之悦服。陆抗害病,羊祜派人去送良药,陆抗服之不疑。羊祜利用边境的暂时安定,抓紧时机,整顿军旅,积极备战,同时继续对东吴军民广布仁德,使之归附。他还举荐益州刺史王任龙骧将军,在长江上游督造战船,训练水军,准备顺流而下,灭掉东吴。

当一切灭吴准备工作就绪后,羊祜向晋武帝提出了灭吴的建议。晋武帝正准备接受羊祜的建议出兵东吴,不料秦、凉二州的少数民族发生了动乱,就把出兵东吴的事情暂时放下了。

不久羊祜生病,他带病再次向晋武帝陈述了灭吴的谋略。晋武帝很高兴,他准备派羊祜带病领兵出征。羊祜辞谢说:“消灭东吴、统一国家是我的愿望,但是我有病在身,不便带兵。我建议派杜预担任灭吴的统帅。”

晋武帝接受建议,让杜预代替了羊祜的职务,不久羊祜病逝。

公元279年,晋武帝发兵二十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镇南大将军杜预打中路,向江陵进兵;安东将军王浑打东路,向横江(在今安徽省)进军;还有一路水军,由益州刺史王濬率领,沿着大江,顺流向东进攻。

王濬早就作了伐吴的准备,在益州督造大批战船。这种战船很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船上还造了城墙城楼,人站在上面,可以四面瞭望。所以也称作楼船。

东吴太守吾彦发现晋军造船后,害怕遭受偷袭,就想出一个办法,在江面险要的地方打了很多大木桩,钉上大铁链,把大江拦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铁锥安在水面下,好像无数的暗礁,使晋国水军没法通过。

年后,打中路的杜预和打东路的王浑两路人马都连连胜利。只有王濬的水军,到了秭归,因为楼船被铁链和铁锥阻拦,不能前进。王濬后来想出办法,吩咐晋兵造了几十只很大的木筏,每个木筏上面放着一些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枪。他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兵士带领这一队木筏随流而下。这些木筏碰到铁锥,那些铁锥的尖头就扎在木筏子底下,被木筏扫掉了。

还有那一条条拦在江面的铁链怎么办呢?王濬又在木筏上架着许多很大的火炬。这些火炬都灌满了麻油,一点就着。他让这些装着大火炬的木筏驶在战船前面,遇到铁链,就烧起熊熊大火,时间一长,那些铁链铁锁都被烧断了。

王濬的水军扫除了水底下的铁锥和江面上的铁链,大队战船就顺利地打进东吴地界,很快就和杜预中路的大军会师。

由陆路进攻的杜预大军也取得大胜,攻下了江陵。有人主张暂时休整一下再打。杜预说:“现在我军军威大振,正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几节以后,下面的竹子,就可以迎刃而解,一劈到底了。”他全力支持王濬带领水军直扑东吴国都建业。

这时候,东路王浑率领的晋军也逼近了建业。孙皓派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吴兵渡江去迎战,被晋军全部消灭。

王濬的楼船顺流东下,声势浩大。吴主孙皓这才着了慌,派将军张象带领水军一万人去抵抗。张象的将士一看,满江都是王濬的战船,无数面旌旗迎风飘扬,连天空也被遮住了。东吴水军长期没有训练,看到晋军这个阵势,吓得没有打就投降了。

有一个东吴将军陶濬,正在这时去找孙皓。孙皓问他水军的消息。这个陶濬是个糊涂虫,他说:“我知道益州下来的水军情况,他们的船都很小。陛下只要给我两万水兵,把大的战船用上,准能把晋军打败。”

孙皓马上封他为大将,把节杖交给他,叫他指挥水军。陶濬向将士下了命令,第二天一早就出发跟晋军作战。但是将士可不像陶濬那样糊涂,不愿送死。当天晚上,就全都逃跑了。

王濬的水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十分顺利地到了建业。建业附近一百里江面,全是晋军的战船,王濬率领水军将士八万人上岸,在雷鸣般的鼓噪声中进了建业城。

孙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得自己脱下上衣,让人反绑了双手,带领一批东吴大臣,到王濬的军营前投降。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晋武帝想起了羊祜,举着酒杯对大臣们说:“讨平东吴,统一天下,羊太傅应当记头功。”接着,他带领文武大臣到羊祜的墓前去祭奠,用胜利的喜讯告慰已经安眠地下的羊祜。

这样,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分立的局面结束,晋朝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