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灭蜀

司马昭认为要把曹魏的皇帝赶下台,就必须先灭掉蜀国和吴国。他考虑后决定先灭蜀,然后再灭吴。

那时候,接替诸葛亮的大臣蒋琬、费袆都已死去,蜀汉担任大将军的是姜维。姜维有心继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几乎每年都出兵攻打魏国,但是蜀汉的力量已越来越弱,姜维不但不能够取得胜利,反而白白消耗了不少兵力。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将军邓艾、诸葛绪各带兵三万,钟会带兵十几万分三路进攻蜀汉。

姜维看到魏军声势浩大,知道抵挡不了,就把蜀兵集中到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守住关口要道。钟会带兵到了剑阁,一时没法攻进去。

邓艾看到蜀军主力守在剑阁,就带了精兵偷偷绕道到剑阁西面的一条羊肠小道上向南进军。这一带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邓艾带领这支精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走了七百里路,也没有被蜀军发现。

最后,他们来到一条绝路上,山高谷深,没法前进。这时候,邓艾的兵士随身带的粮草已经快完了,将士们都慌了神。

邓艾当机立断,用毡毯裹着身子,从悬崖峭壁上滚了下去。将士们见邓艾一带头,也跟着滚了下去。有的攀着树木,一个接一个慢慢地爬下了山。他们终于越过了这条绝路,一直赶到江油(今四川江油县)。

驻守江油的蜀军没想到邓艾会从背后杀出来,突然见到魏兵出现在城下,来不及组织抵抗,只好投降了。

邓艾继续向绵竹(今四川绵阳西南)进攻。驻守绵竹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派人送信劝他投降,说“如果你肯投降,就推荐你为琅琊王。”

诸葛瞻听说要他投降,气得火冒三丈,把邓艾派来劝降的使者杀了。他摆开阵势,决心和邓艾拼个死活。但是毕竟敌不过邓艾,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沙场。

住在成都皇宫里的蜀汉后主刘禅,小名阿斗,十七岁即位做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不会治理国家大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依靠诸葛亮扶持;诸葛亮死后,他依靠蒋琬扶持。蒋琬死后,他已经是个四十一岁的中年人了,名义上由他自己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把大权交给了宦官黄皓,朝廷变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邓艾率领魏军打进来的时候,刘禅已经五十八岁,是个登位已达四十一年之久的老皇帝了,可他还是一点主意也没有。他听说魏军已经打下绵竹,逼近成都,吓得浑身哆嗦,六神无主,赶快叫大臣们帮他拿主意。光禄大夫谯周建议他交出大印,向邓艾投降。他对这个建议不加思索就接受了,命令尚书郎李虎带着户口簿和军队的花名册,写明蜀汉全国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十万二千将士,四万官吏,连同白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绵绮彩绢各二十万匹,全都献了出去。然后他用绳子把自己缚起来,带着象征蜀汉政权已经死亡的棺材,亲自去向邓艾投降。这样,由刘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流血流汗,苦心建立并经营多年的蜀汉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邓艾进了成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骄傲起来,连钟会也不放在他眼里。他直接向司马昭上书,要趁这次打胜仗的势头,一鼓作气把东吴灭掉。哪儿知道司马昭下个命令给邓艾,说“军事行动不许自作主张。”气得邓艾顿足捶胸。

正在剑阁跟钟会对抗的蜀将姜维,得到邓艾袭击成都的消息,正想退回去保卫成都,这时接到后主的命令,要他向魏军投降。

蜀军将士接到这个命令,又气愤又伤心。有的兵士恨得拔出刀来,在大石头上乱砍。

姜维倒是十分冷静。他跟将士们商量,决定向钟会投降。钟会也赏识姜维是个好汉,把他当作自己人一样看待。两个人出门一块坐车,回到军营一起议事,好得不可开交。

姜维利用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劝钟会秘密写信给司马昭,告发邓艾谋反。

司马昭本来猜忌心很重,接到钟会的报告,就用魏元帝的名义下道诏书,派人到成都把邓艾抓起来,用囚车押回洛阳。他怕邓艾抗拒,又命令钟会进军成都。

钟会到了成都,派一支人马用囚车把邓艾押到洛阳。半路上,邓艾被人杀了。钟会用计除掉了邓艾以后,兵权全掌握在他一个人手里,他就决定谋反了。

钟会跟姜维商量,姜维完全赞同他。因为姜维另外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想利用钟会杀掉魏军将领,然后再除掉钟会。他偷偷地给刘禅送了一封信,说“请陛下再忍受几天委屈,臣一定把国家恢复过来。”

钟会哪里知道姜维的打算,他以为姜维真心跟他合作反司马昭。他假传太后的命令,说司马昭杀害魏元帝,叫他发兵讨伐。他怕魏军将领不服,把他们软禁在蜀宫里。

魏军将士对钟会的命令本来有点怀疑,后来,有人传出谣言,说钟会、姜维要把北方来的将士杀光。这一来,大家都乱了手脚。有的在宫殿四周放了火。乱兵进了宫,姜维、钟会无法控制局面,都被乱兵杀了。

司马昭灭亡了蜀汉,威信大大提高。不久他由晋公又升为晋王,有了建立司马氏政权的条件。不过灭蜀后不久,晋王司马昭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任,掌握了魏国大权。几月后,他逼魏帝曹奂让位,一切禅让仪式和条件,都仿照当年曹魏代汉的模式。

司马炎改国号为晋,他就是晋武帝。公元265年到316年,晋朝的国都在洛阳,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