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即今河南禹县。出身世家大族,其祖父为颖川太守,其父司马防为京兆尹。少年时的司马懿聪明多谋,博学强记,常有忧天下之心。同郡人南阳太守杨俊以善于知人闻名,见了少年司马懿后,对人说:“此儿长大,定为非常之器。”青年司马懿也是名声在外,时任冀州别驾的崔琰就非常推崇司马懿的才能,他与司马懿之兄司马朗关系很好,有一次崔琰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英断,有胆有识,你可比不上啊。”
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此时洞悉到,汉朝已经衰微,朝中大权落入曹操之手,他嫌弃曹操是宦官之后,还认为局势不是特别明朗,便决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再说,因此他就借口患有风痹病,不能正常行动。
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果然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还不相信,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的样子。他以为司马懿要不是风瘫,一定会吓得跳起来。司马懿只瞪着眼望着刺客,身体却纹丝不动。刺客这才不得不相信,收起刀向曹操回报去了。还有一次,司马懿叫人在院子里晒书,忽然天降大雨,嗜书如命的司马懿一时忘了自己在装病,便起身到院子里收书。结果被一名侍女看到了,他便叫夫人把这名侍女勒死灭口。司马懿装病装得很像,连最狡诈的曹操也被他欺瞒过去。
公元208年六月,曹操再次征召他为文学掾,并给使者下令说:“司马懿如再迁延盘桓,不肯应召,就把他抓来见我。”司马懿上次宁死不肯应召,只是因为自视为世代簪缨贵族,耻于为汉室奸臣效力;然而此时曹操掌握政权已成定局,曹氏代汉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不应召就会有大祸临头。司马懿审时度势,最终还是应召了。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到了魏明帝即位,他已经是魏国的元老。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落在他手里。后来,辽东太守公孙渊勾结鲜卑贵族,反叛魏国。魏明帝又调司马懿去对付辽东的叛乱。
司马懿平定了辽东,正要回朝的时候,洛阳派人送来紧急诏书,要他迅速赶回洛阳。
司马懿到了洛阳,魏明帝已经病重了。明帝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嘱咐他们共同辅助太子曹芳。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操的侄孙,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相差很远。开始,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他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大败蜀军,几乎全军覆没。
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后来干脆又故伎重演,闭门装起病来,既不上朝,也不参与朝廷大事。曹爽喜欢出城打猎,有时出城几天也不回来,他的手下屡次劝他不要留宿城外,以免城中发生军事政变。曹爽笑道:“我军权在握,有什么可怕的!”此人见自己劝不动,便又托曹爽的弟弟苦劝,曹爽从此收敛了许多。司马懿见计策收效不大,索性佯称病危。曹爽听到这消息后,自然欢喜异常,但也不敢相信,恰好亲信的官员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曹爽便让李胜假借去太傅府辞行,一探究竟。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喘着气说:“哦,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成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还是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了。”
李胜告辞出来,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
曹爽听了,认定司马懿旦夕即死,心里彻底解除了防备。
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兄弟以陪同小皇帝曹芳拜谒高平陵为借口,带着御林军又离开京城去打猎了。一直装病等待时机的司马懿立即召集旧部发动了政变,迅速占据洛阳城,然后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兄弟,派人给魏帝送去罢免曹爽的奏章。曹芳看完,交与曹爽,曹爽看罢,目瞪口呆,面如土色。司马懿一面逼他交出兵权,一面又指着洛水发誓:曹爽只要交出兵权,不但保证他的人身安全,还让他富贵终生。曹爽不敢和老谋深算、久经沙场的司马懿决战,便没采纳手下人让他调兵攻打京城的建议,乖乖地交出皇帝和部队。结果不但被杀,而且连他手下死党都被以谋反大罪灭了三族。这就是历史上的“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除掉曹爽集团后,独掌了曹魏的朝政大权,为司马氏以晋代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