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仰天长啸一声,昏倒在地。他立誓要灭了东吴,为关羽报仇。公元221年他称帝以后,不顾众臣反对,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亲自率领大军去征伐东吴。
刘备一面准备出兵,一面传讯张飞到江州(今四川重庆)会师。还没有等刘备出兵,张飞的部将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报仇心切,无法冷静。
孙权听说刘备出兵声势浩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刘备求和,但是遭到刘备的拒绝。
没过几天,蜀汉人马已经攻下巫县(今四川巫中县北),一直打到秭归(在湖北省西部,秭音zǐ)。孙权知道讲和已经没有希望,就派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去抵抗。吴国的文武大臣,对陆逊就任大都督议论纷纷。有的说陆逊声望不高,怎么能指挥打仗?有的说陆逊才能不够,担当不起统帅的重任。孙权认为陆逊为人忠厚,才能出众。所以他力排众议,坚决把统帅的重任交给陆逊。
为了提高陆逊的威望,孙权在文武百官面前对陆逊说:“朝廷里的事,由我主持;外面打仗的事,由你负责。”说完,就把自己佩带的宝剑交给陆逊,接着说:“有人不听指挥,我允许你先斩后奏。”陆逊辞别孙权,带着水陆两军来到前线。
这时,刘备出兵未过数月,就攻占了东吴的五六百里土地。他从秭归出发,急于继续向东进军。随军官员黄权劝阻他说:“东吴人打仗向来很勇猛,千万别小看他们。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要退兵可就难了。还是让我当先锋,在前面开路,陛下在后面接应。这样比较稳妥。”
刘备挥戈心切,哪儿肯听黄权的话。他要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
东吴将士看到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逼,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但陆逊却按兵不动。这样,吴蜀两军从第二年二月相持到六月。刘备见一时不能取胜,心生一计,命令吴班带着一万多老弱兵士,到靠近吴军的地方去扎营,自己率领精兵八千,到山谷里埋伏起来。吴班领士兵挑战,耀武扬威,不断辱骂吴军;许多士兵还脱下衣服,赤身裸体地坐着或者躺着,来引诱吴军进攻。吴军将领十分气愤,都要求跟蜀军拼杀,陆逊说:“一定有诈,咱们不能盲目进攻,以免中计。”他命令吴军照旧坚守阵地,不要理睬蜀军的挑战。过了几天,刘备知道自己的诱敌之计已经被陆逊识破,只好从山谷里撤出伏兵。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陆逊看到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士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他仔细拟定了破蜀的作战方案,写成报告,向吴主孙权请示。孙权看了看报告,高兴地说:“东吴有了这样的将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一天,陆逊召集大小将士,宣布了出兵破蜀的计划。将领一听要去破蜀,感到又惊奇,又疑虑。陆逊看出将士们的心思,说:“刘备是个能干的人,诡计多端。刚到这里的时候,水陆两军并进,军纪严肃,士气旺盛。我不和他交战,是为了避开他的锋芒。如今他让水军离舟上岸,连营结寨,不但兵力分散,而且军心懈怠,士气消沉,蜀军原来的那股锐气已经磨灭了,我们反攻取胜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了!”将领们听了陆逊这一番话,这才佩服陆逊有远见。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败下阵来,可陆逊却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
当天晚上,陆逊命令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等到三更时分,就直奔江边,火烧连营。
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兵士,冲近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的木栅栏边放起火来。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附近的营也就一起燃烧起来。一下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
等到刘备发现起火,已经无法抵抗。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刘备才冲出了火网,逃上了马鞍山。
陆逊命令各路吴军,围住马鞍山发起猛攻,留在马鞍山上的上万名蜀军顿时全部溃散了,死伤不计其数。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吴军发现了,紧紧在后面追赶。亏得沿途的驿站,把丢下的辎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挡住了东吴的追兵,刘备才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作“猇亭之战”,也叫“彝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