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开始进入全盛时期。面对匈奴人多次南下的入侵,汉武帝决心一改对匈奴的守势,转为主动反击。他无意中从匈奴降者得知河西走廊原有强盛的游牧部落大
汉武帝想,大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大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出使大月氏。张
公元前138年,也就是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被任命为出使大月氏国的使者,带着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了。
但是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不久,他们就进了匈奴人的活动范围。张骞带领手下人正想迅速通过时,不料被匈奴士兵发现了。这一百多人怎么能是匈奴大军的对手!匈奴单于听说抓到了一个汉朝使臣,就问张骞:“你要到哪个国家去呀?”张骞回答说:“我们要到大月氏国去。”单于并没有想到汉使是去联络大月氏国打匈奴的,但他不允许汉使通过自己的地盘。单于把张骞留下作人质,给他找了一个匈奴妻子,让他和手下随从去给右贤王牧羊。
张骞不甘心失败,一直想逃走。有一天,他和甘父等几个人商量好,趁匈奴看守放松警惕的时候,偷了几匹骆驼和骏马,向西逃去。大沙漠一望无边,没有食物和水,张骞等人又渴又饿,一连走了十几天,累得都走不动了,才终于到达一个有水、有草而且有很多鸟儿和野兽的地方。这时候,甘父使出看家本领,箭无虚发,射中很多鸟兽,大家就生吃了。
翻过葱岭,他们来到了大宛国,这儿的风景很好,与汉朝可大不一样。这儿的人也都是高鼻梁、蓝眼睛、大胡子,而且非常热情。听说张骞从汉朝来,都非常羡慕:“汉朝又大又美丽,有很多人,是吧?”他们一边询问,一边拿出酒肉招待贵宾。
大宛国王也早就听说东方有一个神奇的国家,金银财宝多得用不完,早就想和汉朝来往,一听说汉使来了,当然很高兴。张骞举着使节,对大宛王说:“我奉汉朝皇帝的命令,出使大月氏国,中途被匈奴人扣留,现在来到贵国,如果大王能派人把我们送到大月氏国去,我们汉朝皇帝一定会重重地感谢您的。”
大宛国王说:“当然可以。这儿到大月氏国,还要经过康居国,汉使尽可放心,我派骑兵和翻译把你们送去就是了。”
张骞等人到了康居后,康居王也很热情,又派人把他们送到大月氏。再说大月氏人,自从被匈奴打败后,向西逃到葱岭以西,联合大夏国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大月氏国。这些年来,他们无忧无虑,种地放羊,生活很富裕,时间长了,就把报仇的事给忘了。张骞见到大月氏国王后,就表明自己的来意,劝他和汉朝联合对付匈奴。可是,他总是借口路太远了,力量不够来岔开话题,张骞感到很失望。
过了一年多,张骞看到还是不能达到目的,就决定回长安。可路上又被匈奴人抓住了。不过这次匈奴人内部发生了叛乱,单于死了,这给了张骞和甘父一个好机会,他俩又逃了出来,终于回到了汉朝。
这次出使,张骞吃了不少苦,回来的时候也老了许多,并且原来的一百多人也只剩下他和甘父两个人了。
十三年前的使团终于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尽管张骞这次没能完成任务,武帝还是重赏了他们。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有功,被封为博望侯。公元前121年,张骞为卫尉,与李广共击匈奴,但因延误军期该当斩首,后经人说情,免去死罪,贬为平民。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此时,匈奴势力已被逐出河西走廊,道路畅通。到达乌孙后,他请乌孙东返故地。乌孙王年老,不能做主,大臣都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移徙。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弥(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公元前115年,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西域人第一次来到中原。乌孙王送给汉武帝数十匹好马,深得武帝欢心。武帝令张骞负责接待各国使者和宾客。第二年,张骞去世。他所派遣的副使以后也陆续带了各国使者来到长安,汉朝和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从此,汉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多则一年十几次,少则一年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获得各国的信任。乌孙国见汉朝军威远播,财力雄厚,于是重视与汉朝的关系,要求和亲。武帝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昆莫。细君死后,武帝又把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两国长期通婚友好。
张骞通西域之后,丝绸大量西传,其他如养蚕、漆器、铁器和冶铁术、井渠法及其他工艺品、农产品相继向西传播,而汉使从西域引进了葡萄、苜蓿及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蒜(大蒜)、胡萝卜等农产品和毛皮织品、珍禽异兽,以及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等,这对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