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平叛

周亚夫,汉朝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被诬告死于狱中。

周亚夫为汉初大将周勃次子,袭父爵为绛侯。起初做河内郡守时,有人曾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尊任重,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周亚夫笑着说:“我的哥哥已代父为侯,如若他去世,他的儿子理应承袭爵位,我周亚夫怎么能封侯呢?再说若我已显贵到如你所说的那样,怎么会饿死呢?”那个人指着他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竖线,纹理入口,这就是饿死之相。”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了罪,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的人为侯,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爵位。

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文帝命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以防匈奴入侵。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都可直接驱车而入军营,将军和他下面的官兵骑马迎进送出。接着去细柳军营,营中将士各个披坚持锐,刀出鞘,弓上弦,拉满弓,持战备状态。

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汉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守营的将士仍旧挡住不放。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劳军。”周亚夫下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拱手作个揖,说:“我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朝见。”汉文帝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但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两个地方的军队,松松垮垮,如果敌人来偷袭,不做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一个多月以后,三支部队撤兵,文帝便任命周亚夫做中尉,负责京城的治安。

第二年,文帝临死时嘱咐告诫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文帝逝世后,景帝即位,任用周亚夫做车骑将军。

公元前154年,景帝因听从自己的老师、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削藩,吴楚等七国趁机叛乱。周亚夫以中尉代行太尉的职务,领兵向东进击吴、楚。周亚夫对景帝说:“吴楚勇猛,行动迅捷,我们很难同他们在交战中取胜。我想让梁国拖住吴兵,再率兵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就可以制服吴楚了。”景帝同意了这个战略建议。

太尉周亚夫调集军队在荥阳会合,这时吴国军队攻打梁国,梁国告急,请求援助。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急行至昌邑,用深沟高垒进行防御。梁国每日都派使者请求援助,周亚夫却坚守营垒不去救助。梁国向景帝上书,景帝派使臣命令太尉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执行,坚壁不出,而派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兵断绝吴、楚后方的粮道。吴兵乏粮,饥饿难当,多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击。夜晚,周亚夫军中突然惊乱,互相攻扰,甚至闹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营帐之下,周亚夫始终高卧不起,过了一会儿,就恢复安定了。后来吴军扬言要袭击周亚夫军营的东南,而周亚夫却派人戒备西北。不久吴兵果然以其精锐攻打亚夫营西北,不能打下。吴兵受饥忍饿,战斗力极弱,便引军撤退。周亚夫于是派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吴王刘濞丢掉他的大部队和几千名精兵逃跑了,躲在江南的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汉兵乘胜追击,俘虏了他们,吴军全部投降。悬赏黄金千两捉拿吴王。一个多月以后,东越人斩下了吴王的头前来报功请赏。这次平定吴、楚之乱,历时三个月,可谓神速。这时将帅们才领略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计划谋略得当。由于这次平乱,梁孝王因周亚夫不救梁,便与他有了矛盾。

七国之乱平定后,周亚夫继续担任太尉,后又被任命为丞相。后因太子废立和皇后兄王信封侯问题上同景帝意见不一致,加上梁王在窦太后面前不断攻击,逐渐失宠。后儿子为周亚夫准备后事,购买了一些盔甲,因未给工人工钱,被告发,并牵连到周亚夫。周亚夫拒绝回答审问,景帝命令廷尉以谋反审理此案。周亚夫申辩买的盔甲是做丧事用的,廷尉说你现在不反,到了地下也准备反。周亚夫看到无法摆脱冤狱,绝食五天后吐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