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国在城濮之战败给晋国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商臣当了国君,就是楚穆王。楚穆王不甘心失败,加紧操练兵马,发誓要和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把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把中原的陈、郑等国拉拢了过去。公元前613年,楚穆王突然死了,他儿子继承王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晋国见楚国忙于办丧事,又重新会合诸侯,订立盟约,随后,把被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又拉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一来,楚国的大臣们都急了,要和晋国决战。可是,楚庄王却无动于衷。即位三年以来,他整天喝酒、打猎,不问政事,还在宫门口挂上块大牌子,上面写着:谁敢劝谏,立即杀头!

一天,大臣伍举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觉得很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哭着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随后,他便下令解散了乐队,遣散了舞女,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楚庄王一边改革政治,一边扩充军队,加紧训练军士,准备与晋国决战,洗雪城濮大败的耻辱。他即位的第三年,出兵灭了庸国(今湖北省竹山县一带);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今河南省嵩县北部)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吓得周定王赶忙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头一句话问周朝京城宗庙里的九鼎有多重。这九鼎是天子权力的象征,问九鼎的重量,实际上就是对周天王地位的威胁。经过这一番耀武扬威,楚国的势力和声威又大大提高。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了,决定挥军北上,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趁陈国内乱,派兵降服了陈国。第二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郑国。陈、郑都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出兵陈、郑,就是向晋国挑战。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派荀林父为大将,先轸的孙子先縠为副将,率领六百辆兵车,去援救郑国,但等晋军赶到郑国的时候,郑国国君已经向楚庄王投降了。晋军不肯撤退,就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进行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邲城之战,楚庄王一鸣惊人,威震天下,称霸中原。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为“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