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玉璧,叫“和氏璧”。相传它是楚国人卞和在山上费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开采到的,是个无价之宝。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羡慕,就想主意要把它弄到手。

一天,秦昭襄王派了使者,带上书信,去见赵惠文王,赵王一看信,见上面写着秦国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

这可让赵王作了难,给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给城;不给吧,又怕惹恼秦王,领兵来攻打赵国。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事。后来有个人推荐他的门客蔺相如去秦国处理此事。惠文王派人把蔺相如找来,一番谈话之后,也觉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就决定派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临行前,蔺相如对惠文王说:“请大王放心,如果十五座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玉璧留给秦国;如果不给城,我一定把玉璧完整无损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了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十分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撞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撞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玉璧,连忙向他赔理道歉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知道秦王这是想先稳住他,再把玉璧骗去,就对秦王说:“这玉璧是稀世珍宝,我们赵王在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又举行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要是真心换璧,也应斋戒五天,举行相应的受璧换城仪式,我才敢把玉璧献上。”秦昭王见蔺相如态度坚决,知道硬夺不行,就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心想:“秦王是绝不会用十五城池来换玉璧的,今天只不过是暂时托延一下,璧虽然没有落到秦王手中,可再过五天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叫一名随从化装成穷人的样子,把玉璧包好缠在腰间,抄小路偷偷赶回赵国去了。

五天以后,秦王邀请了楚、燕、齐、魏等国的使者来参加受璧仪式,想借此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安排完毕,宣赵国使者上殿。蔺相如按照使节的仪式行过礼,秦王见他手中空空,就问他玉璧在哪里,为什么不带玉璧来,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贵国从穆公以来,前后有二十多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用的,如今我也怕受到欺骗,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了。”秦王一听,火冒三丈,让人把蔺相如绑起来问罪。蔺相如从容地说:“大王请息怒,让我把话当着大家说明白:大家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的事,从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如真想要璧,这并不难,先把十五座城池交给赵国,然后派一名使者跟我去赵国取璧,赵国绝不敢得了城池不给玉璧,去背个不守信用的名声。我知道这次愚弄了大王,罪该万死,请治我的罪吧,让各国都知道大王为了想得到一块玉璧而杀了赵国的使者,天下的人也可以知道是非曲直了。”一席话说得秦王目瞪口呆,他想就是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还落个坏名声,就下令把蔺相如放了。结果,秦国没有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可是秦王对赵国不满,一直想出这口气。过了一段时间,秦王又派人给赵惠文王送去一封信,约他到西河外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会面。赵王害怕,不敢去。蔺相如对赵王说:“如果不去,秦国会看不起赵国,以后就更要欺负赵国。”大将廉颇也表示赞同,说如果秦人有诈,就辅助太子,誓死抗秦。于是赵惠文王决定让蔺相如随驾赴会,廉颇辅助太子,留在本国,并选出精兵强将随同前往。

约会的日期到了,两国君王以礼相见,在一起喝酒聊天。酒过三巡,秦王笑嘻嘻地说:“听说赵王通晓音乐,我这有个宝瑟,请您弹奏一曲,助助酒兴。”赵王羞愧难当,但又不好推辞,就勉强弹了一个曲子。秦王听完让秦国史官记下来。史官写好后,高声宣读“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秦王命赵王鼓瑟。”蔺相如见秦王如此无理,存心侮辱赵国,就顺手拿起一个瓦盆,从容地走到秦王面前说:“我家大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的乐器,就请大王击瓦盆,让大家共同快乐!”秦王不肯。蔺相如手持瓦盆,厉声说道:“大王您仗着秦国强大,想耍威风吗?今天是两国平等相会,如果大王不击瓦盆,五步之内,我就可以把血溅到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的人一听,就要上前动手。蔺相如瞪大双眼,怒声喝斥,吓得秦王侍者倒退几步。秦王见相如如此厉害,就软下来说:“先生何必如此,大家欢乐,就击一下有何不可!”他勉强敲了一下瓦盆。蔺相如吩咐赵国史官把这件事记下: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与秦王会于渑池,赵王令秦王敲瓦盆。记完,也高声读了一遍。秦王一个大臣想挽回局面,就站起来说:“今日盛会,请赵王割十五城池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起来大声还击:“礼尚往来,请秦王割让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秦王知道,有蔺相如在,谈判桌上是占不到便宜的,又得到密报说赵国早已在边界上派了大军严阵以待,就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结束。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却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廉将军。”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