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地处西方的秦国与其它六国相比,最为弱小,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看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处境很是艰难,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他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他封他做大官,赏给他土地。”

不久,一个叫卫鞅的年轻人应征从魏国来到秦国。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的成员,所以大家管他叫卫鞅。他看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就跑到魏国,在魏国当了很长时间的门客,也没受重用。卫鞅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忽然听说秦孝公招揽人才,决心离开魏国到秦国去。

卫鞅到了秦国,经人推荐,见到了孝公,卫鞅把他的一套富国强兵的办法给孝公讲了一遍。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第一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第二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壮;第三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士,都要鼓励和奖赏,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

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一谈就是好几天,十分投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改革旧的制度,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一传开,贵族大臣们都一起反对。不少大臣劝孝公要慎重,不要听信卫鞅那一套。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负责。”

卫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故意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越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说着,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公元前356年,卫鞅的新法令颁布了。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新的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贵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许多特权;实行连坐法以后,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了。因此,他们都疯狂地攻击新的法令,更不要说保守势力的代表甘龙等人了。在他们的唆使下,就连太子也出来反对。卫鞅把甘龙罢了官,可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便处分。卫鞅去找秦孝公,对他说:“新法令所以推行不开,主要是上头有人反对。”孝公说:“不管谁反对,就惩办谁。”卫鞅把太子反对、故意犯法的事一说,孝公既生气又为难,没有说话。卫鞅说:“太子当然不能治罪,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随便违犯,今后就更不能推行了。”孝公问:“那怎么办呢?”卫鞅说:“太子犯法,都是他的老师唆使的,应该惩治他们。”孝公表示同意。这样,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孙贾就被刺了面。大家看到孝公和卫鞅这样坚决,都不敢反对新法令了。

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劳役,老百姓都一心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将士杀敌立功的可以升官晋级,所以都英勇作战。孝公看卫鞅制定的新法令成效显著,就提升他为大良造(当时一种大官名称)。公元前340年,卫鞅率兵攻打魏国,很快攻占了魏的都城,魏国只得向秦国求和。卫鞅凯旋而归,接着在国内又进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内容有:把国都从雍城迁到东边的咸阳,以便于向中原发展;把全国分成三十一个县,由中央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废除“井田”制度,鼓励开荒,谁开垦归谁,允许自由买卖土地;统一度量衡等。这些都是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实行了十年以后,秦国变成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周天王派人给孝公送来礼物,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中原各国都对这个新兴的强国另眼相看,纷纷前来祝贺。

秦孝公十分高兴,后来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表示酬谢。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即为秦惠文王。他一直反对变法,因此就寻机捏造罪名,说商鞅造反,商鞅受车裂之刑而死。不过商鞅虽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动摇了。秦国一跃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