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鞭尸雪耻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

公元前522年,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听信乱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也就是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都(今湖北江陵西北),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二儿子伍子胥听得消息,也从楚国逃出来,一路上跋山涉水,受尽了苦难,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逃到了那里。但是当时正值宋国内乱,他俩就逃到了郑国,郑定公虽然对他们很客气,但是当时郑国国力非常衰微,不足以抗击楚国,他们又离开郑,来到晋国。

楚国和晋国都是大国,向来有仇,所以晋国就想帮助太子建来灭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伍子胥就看出了晋国的心思,他们虽然答应帮助太子建取代楚平王,但是最终还是要灭掉楚国。伍员和太子建准备逃走,这事又被晋国的国君知道了,就杀了太子建。伍子胥好不容易才逃出他们的魔手。

伍子胥决定去楚国的宿敌吴国,他要到吴国,必须要经过楚国边境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据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让他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又任用了一位将军孙武,他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后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大举进攻楚国。这次进攻吴国几乎是出动了全国所有的兵力,吴王在誓师大会上说,胜败在此一举。他们兵分几路,向楚军阵营开去,大军一直到达汉江。楚军也动员全国的兵力予以抵抗,双方就在汉江两岸摆开了战斗。

这场战斗的艰难程度超过了双方军事家的估计,双方经过了多次交战,伤亡都很惨重,最后吴国取得了胜利。胜利之后,孙武率领大军挥师直下,一直打到楚国的首都郢都。楚昭王仓惶出逃,吴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伍子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不禁泪水滂沱,他的父亲和兄长惨遭楚平王的杀害,报仇的日子总算来到了。他亲自率领军队去追赶楚昭王,但是没有抓到。盛怒之下,他回到了郢都,刨开了平王坟墓,拖出他的尸体,抡起自己手上的钢鞭,对着平王的尸体一下一下地抽打。

抽完了,他瘫倒在地下,对着苍天,嚎啕大哭:“老天作证,我总算报了这个仇!”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这时吴国的老对手越国也趁机出兵来打吴国,吴国感到国力空虚,只好退兵回国。吴国的国力自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吴王阖闾逐渐成为南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