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常打仗。战胜的大国诸侯,可以号令其他诸侯,这种人称作霸主。
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齐桓公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有两个得力的助手——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而他的成功又是和鲍叔牙谦虚让人的品德分不开的。
当时,齐国的国君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兄弟。一个是公子纠,母亲是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人;一个是公子小白,母亲是
齐襄公十分残暴昏庸,常常找茬儿责骂大臣。管仲、鲍叔牙知道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就找了个机会,一个带着公子纠躲到鲁国去了,一个带着公子小白躲到莒国去了。
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夺了君位。不到一个月,公孙无知又被大臣们杀死了。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管仲埋伏在路边,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打败鲁国,并且通知鲁庄公一定要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送回齐国治罪。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照办。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能智慧,鲍叔牙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管仲。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是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管鲍遗风”来称赞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