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死后,他儿子姬发即位,他就是周武王。周武王继续拜太公望为师,并且让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
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地方,举行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来到盟津会师。这既是一次外交盟会,又是一次军事大演习、大检阅。武王赢得如此众多的盟军,充分说明周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对商进攻的优势。
这时候,纣的暴政越来越昏庸无道了。商朝的王公贵族比干和箕子、微子都非常担心,苦苦劝说他别再这样胡闹下去。纣不但不听,反而发起火来,把比干杀了,还惨无人道地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来,说要看看比干长的是什么心眼儿。箕子装作发疯,总算免了一死,被罚作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就离开朝歌出走了。
商朝的天下被纣王搞得乌七八糟,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周武王看到灭商的时机已到,就联合八百诸侯在盟津(今河南孟县)重新会师,同时还联络了今湖北、陕西、山西一带山区的八个少数民族,一起伐纣。历史上记载,周武王的大军在一天夜里到达盟津南的黄河渡口时,夜明如昼,八百诸侯都兴奋得高歌猛进。这时有一群长着鲜红羽毛的大鸟,一起向周武王的渡船飞来。大家为此很高兴,认为是吉祥之兆,此战必胜。过河以后,姜尚命令把渡船全部砸毁沉在河中,对部下说:“我们是替民伐罪,只有向前,宁死无回”。
周军在向北行进中,天空突然袭来了暴风雨。大风把旗杆一折为三,大雨三天不停。武王非常发愁,姜尚却说:“这没有什么!杆折为三者,启示我们应当把大军分为三队。大雨不停,这是天洗兵,帮助我们洗洗浊气,我们可以更加意气风发地向前。”周的讨纣大军士气旺盛,继续前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离朝歌仅仅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著名的牧野之战爆发了。
这时,周武王共有兵车三百乘,卫士三千人,士兵四万五千人,加上诸侯们带来的四千乘兵车,数万人马,形成一支威武雄壮的大军。他们在牧野严阵以待。周武王立在战车上,左手握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饰有白牛尾的指挥棒,神态严肃地对全体将士宣誓说:“举起你们的戈,拿起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们要执行对殷纣王的惩罚了,你们要像猛兽那样去攻击敌人。”
而当时的商纣王正带着他的宠妃和一帮大臣,在鹿台上欣赏歌舞,喝酒吃肉。手下的人把周军进攻的消息告诉纣王,他这才散了酒席,召集大臣们商量如何应战。商朝的军队当时正在东南地区对付少数民族,一时抽不回来,纣王只好下令把大批奴隶和俘虏编入军队,一共七十万人,然后向牧野进发。
可是,那七十万商军有一大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尽纣的压迫和虐待,早就恨透了纣,谁也不想为纣卖命。在牧野战场上,当周军勇猛进攻的时候,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配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七十万商军,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太公望指挥周军,趁势追击,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纣王奔回朝歌以后,知道大势已去,他不想让周军得到他的鹿台和珍宝,于是命人把王宫里的珍宝全部搬到鹿台上,自己用绫罗缠身,躺在珍宝中,然后点起一把火自焚了。
当周兵攻进殷都时,鹿台已经被熊熊大火烧成了灰烬,只有纣王的尸体由于有珍宝的包围,还没有烧成灰。周武王驱车赶到鹿台前,按照当时的习惯,对着殷纣的尸体连射三箭;又跳下车来,用宝剑刺穿纣王的尸体;然后用黄铜大斧砍下他的头,高悬在一面大白旗的顶上,向人民示众。
武王伐纣胜利后,得到诸侯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拥戴,建立了周朝,称为天子。周武王接受殷纣的教训,对人民施行了减轻剥削的政策,把纣王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钱和粮食,都分发给贫苦人民。周武王的所作所为,一直受到古来史家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