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非常残暴。他加重对奴隶和平民的剥削,建筑了许多宫殿、苑囿,终日饮酒作乐,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人民如果表示不满,他就加重刑罚,残酷镇压。他做了“炮烙之刑”,把铜柱放在燃烧的炭火上,强迫“犯人”在上面行走,“犯人”站不住,就倒在火里活活烧死。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周的祖先姓姬,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因为祖先做过农师,所以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对老年人很尊敬,对小孩子很爱护,所以老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敬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自己治理国家。许多有本领的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

殷纣王看到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借口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许多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就听了大臣的话,把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武全才、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老叟坐在河边悠闲垂钓。他惊奇地发现,这老叟的鱼钩是直的,上面居然没有鱼饵。周文王好奇地问:“你这种钓法,怎么会钓到鱼呢?”老叟回头看了看他,意味深长地说:“别看这鱼钩离奇,但愿者上钩。”原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姜子牙。他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钓鱼,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于是周文王向他虚心请教了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姜子牙娓娓道来,说得周文王心悦诚服,立刻用车载着他回到了都城,兴奋地对他说:“当年我的先君太公在世的时候就曾说,将来一定会有圣贤之人到西周这个地方辅佐我,我家太公盼望你好久了。”于是他又给姜子牙起了个别称叫“太公望”。姜子牙本姓姜,因封于吕地,因此又叫吕尚或吕望。又因为他的别称叫“太公望”,因此后世又称他为“姜太公”。周文王问姜子牙:“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周文王马上让人打开粮仓赈济穷人,于是百姓欢欣鼓舞,西周深得民心。在姜尚的辅佐下,周文王到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展:西边收复了周族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展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当时,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