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革命

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驱使大量百姓为其建造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去。

这时,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而右相伊是他的得力助手。传说伊尹是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只是个厨司,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跟他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于是马上把伊尹提拔为他的助手。

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却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商汤的举动多少引起了夏桀的警觉,他把商汤召到都城,然后关押在夏台(今禹州市)。伊尹等人忙给夏桀送去美女十人和大批珍宝,见了美女,夏桀心里一高兴,就把商汤放了回去。

回到商丘的商汤如同龙归大海,加紧扩张自己的势力。在伊尹等人的谋划下,商汤制定了先弱后强,由近及远,逐个剪除夏桀羽翼的策略。继灭葛国后,商汤带领军队陆续灭掉夏的属国韦(今滑县)、顾(今范县)、昆吾(今许昌)等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从而完成对夏的战略包围。

随着商汤多年的经营,力量不断壮大。伊尹建议商汤停止向夏桀进贡,试探夏桀的实力。夏桀果然大怒,征调九夷的兵力,要讨伐商汤。伊尹一看夏桀还能调动九夷的部队,认为灭夏时机还不成熟,马上劝商汤向夏桀请罪,恢复向夏桀进贡。

一年后,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九夷中一些部落也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商汤再次停止向夏桀进贡。这次,夏桀的指挥完全失灵,九夷之师不再听从他的命令了。到那时,商汤和伊尹才认为伐桀的时机完全成熟,于是果断下令起兵。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从而流传下了有名的《汤誓》。他历数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对士兵们说:“我不是敢于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天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借此来申明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这番誓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青铜四羊方尊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青铜制品,
根据用途不同而被分为酒器、
食器、水器、兵器和工具等八
类。尊就是当时常用的一种酒
器,有时也被当作祭祀的礼器
使用,经常以雕塑成的动物形
象出现。这件产生于商代后期
四羊方尊就是其中最典
型的代表。

誓师后,商汤选良车七十乘,将士六千人,联合各方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队在鸣条(今洛阳附近)一带展开战略决战。商汤军队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一路向东败退,商汤乘胜追击。穷途末路的夏桀仓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寿县南),商汤追到那里,宣布把他放逐。不久夏桀病死,夏王朝宣告灭亡。

商汤回师西亳(今偃师),召开了“三千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就这样,商汤在那里成就了自己的霸业,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商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汤革命”。古代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这是中国第一次武力改朝换代。商汤通过“伐谋”、“伐交”、“伐兵”,最终取得战争速胜,这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在商代前期的政坛上,伊尹作用突出,他先是协助商汤治理国家。商汤死后,他又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三位商王,他常用“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的历史教育商王。第四位商王太甲即位后,不修德政,胡作非为,伊尹做出了一件空前绝后的事:他放逐了自己的国君,让他思过。这是历史上惟一的“以臣放君”的故事,在古代流传很广。伊尹是后世儒家推崇的人物,被尊称为“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