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修身为本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古有两义,1.“博学”;2.相对“小学”而言:古人8岁“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15岁“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可见含义2相通1 宗旨。本指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使动用法,使彰明,发扬、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革新、使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止于至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收获
物有根本枝末、枝节,相对本而言;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其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养自身品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使自己获得认知,致知在格物认知、研究事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平民百姓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而其所薄者厚不该重视却加以重视,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