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

(1)有:又。祀;年。十有三祀指周文王建国后的第十三年,也是周 武士即位后的第四年、灭商后的第二年。(2)阴骘(zhi):意思是庇护,保 护。(3)相;帮助。协:和。厥:他们,指臣民。(4)彝伦:常理。攸: 所以。叙:顺序,这里的意思是制定,规定。(5)鲧(gui):人名,夏禹 的父亲。陻(yin):堵塞。(6)汩(gu):乱。陈:列。行:用。五行指水 火木金上这五种被人利用的物质。(7)畀(bi):给予。畴:种类。九畴指 治国的几种大法。(8)斁(du):败坏。(9)殛(ji):诛,这平指流放。 (10)锡:赐,给予。(11)初一:第一。(12)次:第。五事:貌、言、视、 听、思五件事。(13)农:努力。八政:八种政事(14)协:合。五纪:五 种记时的方法。(15)建:建立。皇极:意思是指至高无上的法则。 (17)义(yi):治理,指治理臣民。(17)稽:考察。(18)念:考虑、庶:多 征:征兆。(19)向:劝导、(20)威:畏惧,警戒。 惟十有三祀,王访访于箕了。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日:“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日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