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1. 尧帝功德满天下
  2. 春夏秋冬怎样划分
  3. 尧帝挑选接班人
  4. 舜帝代行天道
  5. 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
  6. 诗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
  7. 对从政者的告诫
  8. 从政者要具备九种品德
  9. 尊卑等级由上天命定
  10. 大禹治水的自述
  11.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12. 世上没有不落的太阳
  13. 盘庚洞若观火劝贵族
  14. 盘庚是东方的摩西?
  15. 民众才是国家的根本
  16. 自作孽,不可活
  17. 出逃是一种明智人生选择
  18. 得道多助
  19. 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
  20. 对数目字和秩序的酷爱
  21. 做家长的法则
  22. 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权
  23. 自然时序与君主统治
  24. 幸福和不幸有哪些
  25. 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26. 谨慎严明的施用刑罚
  27. 周公发布的戒酒令

简介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有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流传至今的包括《今文~》和《古文~》两部分。《今文~》共二十八篇,《古文~》共二十五篇。从唐代以来,人们把《今文~》和《古文~》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和《~伪孔传》。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

现存二十八篇《今文~》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古文~》用古代文字写成)。其中《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我们选录的是《今文~》,不包括《古文~》。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广泛参考了研究《尚书》的各种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