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意思很简单,与人为善就是与别人一起行善,而这种 与人一起行善的基础是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所以, 他是从子路说起。因为子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闻过则喜,听到 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高兴。除了子路而外,夏禹也是这方面的 模范,他只要一听到别人对他说有教益的话,不仅高兴,而且还 要就地下拜,行上一个大礼。当然,比起子路和夏禹来,大舜的 “与人为善”就更高一筹了,不仅高兴,不仅下拜,而且还要切实 吸取并付诸行动,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
从闻过则善闻善言则拜,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 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 点。
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
可见,孔、孟在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个 问题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按孔、孟的要求做是非常难的。 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有没有宽广的胸 襟和肚量的问题。 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来处理人与我之间的关系,莫说与人 为善,就是闻过则喜也是绝对做不到的。做得到的,只有闻过则 想,文过饰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