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篇第十八

著名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主要内容:孔子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1. 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去之,箕子箕,音jī。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为之奴,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柳下惠为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三罢免不用。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4. 齐人同馈,赠送女乐,季桓子鲁国宰相季孙斯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5. 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6.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焉。长沮曰:“夫执舆即执辔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同“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用土覆盖种子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怅然,失意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黏小米拿东西给人吃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8. 同“佚”,散失、遗弃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虞仲、夷逸、朱张、少连等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置,不再谈论世事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9. 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缺适秦,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入于河,播小鼓武入于汉,少师乐官名,副乐师阳、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入于海。
  10. 周公谓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曰:“君子不同“弛”,怠慢、疏远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11. 周有八士本章中所说八士已不可考: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