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篇第十七

著名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介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君子与小人区别等。
  1. 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豚,音tún,小猪。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孔子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也,而往拜之,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屡次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在一起,等待的意思。”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 子之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闻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5. 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末之,无处去。已,止,算了,何必公山氏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然,空无所据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 佛肸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损伤;不曰白乎,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而不黑色。吾岂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也哉?焉能结,扣而不食?”
  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受人愚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好信不好学,其蔽也;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说话尖刻;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可以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可以合群,可以讽谏上级,怨而不怒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也与?”
  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2. 子曰:“色厉而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譬诸小人,其犹穿之盗也与?”
  13.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4.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妄自大,愿望太高放肆,不拘礼节,今之狂也放荡,不守礼;古之矜也不可触犯,今之矜也忿火气太大,蛮横不讲理;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本章已见于《学而篇》第一之第三章,此处系重出。
  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0. 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一年可已矣。”子曰:“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甜美,指吃好的食物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22.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4. 子贡曰:“君子亦有厌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下等的,在下的shàn,诽谤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窃取,抄袭以为同“智”者,恶不同“逊”以为勇者,恶攻击、揭发别人以为直者。”
  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