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篇第十二

著名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从事,照着去做斯语矣。”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从事,照着去做斯语矣。”
  3. 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曰:“其言也讱,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谮,音zèn,谗言。这是说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肤受之愬愬,音sù,诬告。这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也已矣。”
  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 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去掉毛的皮,即革犹犬羊之鞟。”
  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曰:“抽取十分之二的税,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0. 子张问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迷惑,不分是非。子曰:“主忠信,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扰,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此诗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孔子在这里引此句,令人费解。’”
  11. 齐景公名杵臼,音chǔ 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 子曰:“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即片面之辞,古时也叫“单辞”可以折狱狱,案件。即断案者,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无宿诺宿,久。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13. 子曰:“听讼讼,音sòng,诉讼。审理诉讼案件,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件之事乎!”
  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指无道的人,以就有道指有道的人,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必仆,倒。”
  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通达,显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有名望,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慝,音tè,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忿怒,气愤,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22.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错,同“措”,放置。诸,这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恶。意为选拔直者,罢黜枉者,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同“向”,过去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yáo,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不仁者动词,远离,远去矣。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不仁者远矣。”
  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