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第十

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如孔子在面见国君、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全面了解、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1. 孔子于乡党,恂恂温和恭顺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辩,善于辞令言,唯谨尔。
  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如也。君在,踧踖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如也。
  3. 君召使动词,负责招待国君的官员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足躩躩,音jué,脚步快的样子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整齐之貌如也。趋进,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4. 入公门,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阈,音yù,门槛,脚踩门坎。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齐,音zī,衣服的下摆。摄,提起。提起衣服的下摆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舒展开,松口气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走完了台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5. 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足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有容色。私会见,愉愉如也。
  6. 君子不以绀緅饰绀,音gàn,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緅,音zōu,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这里是说,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颜色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上边作饰物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古人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红紫色。当暑,袗絺绤袗绤,音zhěn,单衣。絺,音chī,细葛布。绤,音xì,粗葛布。这里是说,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缁衣黑色的衣服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素衣,小鹿,白色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袂,音mè,袖子。右袖短一点,是为了便于做事。必有寝衣睡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狐貉之厚,厚毛的狐貉皮。居,坐。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作,不加以裁剪。折叠缝上必杀之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杀,裁羔裘玄冠黑色皮礼貌不以吊不用于丧事吉月每月初一。一说正月初一,必服而朝。
  7. 同斋,必有明衣斋前沐浴后穿的浴衣,布。齐必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指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居必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和妻妾同房
  8. 食不厌精,切细的鱼、肉不厌细。食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变味了,鱼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而肉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烹调制作饭菜,不食。不时应时,时鲜,不食,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同“饩”,音xì,即粮食。唯酒无量,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沽酒市熟肉干,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9. 祭于公,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 食不语,寝不言。
  11. 虽疏食菜羹用菜做成的汤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必同斋如也。
  12. 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不正,不坐。
  13. 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出,斯出矣。
  14. 乡人。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朝服而立于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15. 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
  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牛肉,必熟而供奉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19. 疾,君视之,东首头朝东,加朝服,拖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21. 入太庙,每事问。*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
  22. 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死,无所归,曰:“于我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
  23.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24. 寝不尸,居不客。
  25. 齐衰zī cuī,指丧服者,虽亲近的意思,必变。见冕者与瞽者盲人,指乐师,虽常见、熟悉,必以貌。凶服丧服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之。式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有盛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必变色而站起来。迅雷风烈必变。
  26. 升车,必正立,执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车中,不内顾回头看,不疾言大声说话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指划
  27. 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曰:“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子路同“拱”之,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