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第八

著名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基本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1. 子曰:“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多次的意思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2. 子曰:“恭而无礼则辛劳,劳苦,慎而无礼则拘谨,畏惧的样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说话尖刻,出口伤人。君子厚待、真诚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故交,老朋友不遗,则民不淡薄。”
  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予足!启予手!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指身体免于损伤夫,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4. 曾子有疾,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探望、探视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斯远暴慢粗暴、放肆矣;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斯近信矣;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斯远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矣。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则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存。”
  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同较,计较——昔者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尝从事于斯矣。”
  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可以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毅,强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 子曰:“开始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0. 子曰:“好勇恨、憎恨贫,乱也。人而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疾之已甚已,太。已甚,即太过份,乱也。”
  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不易得也。”
  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同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5. 子曰:“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关睢》之乱“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是合奏乐。此时奏《关睢》乐章,所以叫“《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16. 子曰:“急躁、急进而不直,幼稚无知而不谨慎、小心、朴实悾悾同空,诚恳的样子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 子曰:“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乎,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之有天下也而不参与、相关的意思焉!”
  19. 子曰:“大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效法、为准之。荡荡广大的样子乎,民无能形容、称说、称赞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光辉乎其有文章!”
  20. 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于指周武王时期为盛,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21. 子曰:“禹,吾无空隙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然矣。菲薄,不丰厚饮食而致力、努力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低矮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洫,音xù,沟渠。禹,吾无间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