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六

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 仲弓问子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子曰:“可也,简要,不烦琐。”仲弓曰:“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以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岂不是同“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今也则同“无”,未闻好学者也。”
  4.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使于齐,冉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为其母请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子曰:“与之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请益。曰:“与之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济、救济急不济富。”
  5. 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为之家宰,管家,与之粟九百没有说明单位是什么,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相传古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乎!”
  6. 子谓仲弓,曰:“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为之骍且角骍:音xīn,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虽欲勿用于祭祀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指较长的时间不违仁,其余则日月指较短的时间至焉而已矣。”
  8. 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断、决断,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通达、顺畅,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有才能技艺,于从政乎何有?”
  9. 季氏使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再来召我者,则吾必在汶上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矣。”
  10.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有疾,子问之,自窗户执其手,曰:“亡之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命矣语气词,相当于“吧”,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古代盛饭用的竹器食,一瓢饮,在陋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于学。贤哉回也。”
  12. 冉求曰:“非不同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4. 子游为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曰:“有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者,行不由小路,引申为邪路,非公事,未尝至于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之室也。”
  15. 子曰:“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夸耀败走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16. 子曰:“不有祝鮀鮀,音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之佞,这里是“与”的意思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乱的事情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8. 子曰:“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采,经过修饰的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文胜质则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文质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然后君子。”
  19. 子曰:“人之生也直,诬罔不直的人之生也幸而免。”
  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 樊迟问同“智”,子曰:“从事、致力于民之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5. 子曰:“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不觚,觚哉!觚哉!”
  26. 宰我问曰:“这里指有仁德的人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也,不可陷入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之以礼,亦可以弗同“叛”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28. 子见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子路不同“悦”。夫子同“誓”,此处讲发誓之曰:“予所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者,无厌之!天厌之!”
  29. 子曰:“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0. 子贡曰:“如有博旧读shì,动词于民而能济指众人,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其犹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句首发语词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可谓仁之方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