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后主,中主元宗六子。生于金陵,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本名从嘉,后改煜,字重光,号锺山、锺锋隠者,白莲、莲峰居士等。
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广颡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长兄为储时“猜忌严刻”,不敢与政,每只醉心典籍、以书为乐。959年兄死,元宗欲立煜为储,有说其“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其从弟则“果敢凝重,宜为嗣”。不听,令居东宫学理政。961年元宗迁都南昌,立煜太子并留金陵监国,6月崩。煜在金陵即国主位,但“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
975年12月宋灭南唐,煜在位15年,世称后主。被俘汴京后尝与金陵旧宫人书“此中日夕以泪洗面”,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等。978年徐铉奉命探视,煜叹息“当初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铉退而告,宋太宗大怒。煜42岁生日聚会,两天后七夕即卒。追赠太师,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虽无力治国,然“性宽恕,威令不素著”,故江南民众“巷哭、为斋”。
煜精书工绘通音律,诗文皆有造诣,尤以词为最。其词承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传统,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亡国后题材更广阔,含意深沉,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