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幼年丧父,随母返乡清贫度日。大和三年(829年)移居洛阳,擅古文而扬名,拜“牛党”令狐楚。楚赏其文才,亲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予资助,后聘入幕。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幕,令狐死后即入“李党”泾原节度王茂元幕,旋娶王女为妻。从此陷“牛李党争”漩涡,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次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已录取却遭刷落。会昌二年(842年)应“书判拔萃试”,被授秘书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即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后十数年辗转各地为幕僚,渐笃信佛教。大中十二年因病退职还乡,卒于郑州。
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手法,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和谐婉转,曲折细微呈现深厚的情感;各体俱佳,五七言律绝尤高,七律更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虽怀“欲回天地”力促王朝中兴之志向,怎奈身处晚唐!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一时极负盛名,自编为《樊南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