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青春男女在野外偶然相遇,喜不自禁,其乐融融。表面上看是不期而遇,实际上却是“有备而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局呈现为偶然,却是苦苦寻找的必然结果。
在我们的心目中,作者如此依恋的姑娘应该美丽娇艳。然而诗中仅仅写到其眉目清秀、姿容婉丽。如果从一个完美的标准去审视,这位姑娘缺乏很多。然寥寥几句,我们却会把她想像成一个纯净的女神。清淡雅致,楚楚动人。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块平淡无奇的枯木,在雕塑家手里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或许枯木依然留有腐朽、残败等特质,然而我们只会关注它在艺术上的美感,那些都不会影响它是艺术品的本质了。那位美丽的少女,仅仅那一句话就可以让她的美丽完全显现出来,我们勿需再去想像她会有什么样其他的缺点。
用眼睛发现明眸皓齿、蛾眉螓首的美,用心灵体会举手投足的优雅、言谈话语的韵味,用长久的精神心态去触探道德的真善。每种感官都会发现各自的美。
所以许多美都是残缺的。
我们无法苛求一个完美的美。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
一个人身上会有外貌的美,神态举止的美,才能的美,品德的美等等。作为毫无功利色彩的审美,它们是并列的。但如果作为现实中的美,它们却是依次越来越重要。
一个姿色美丽但品质低劣的女子,她的美仅仅能持续一瞬间;而一个相貌平庸但品德高尚的女子,她的美却能照耀一生。
汉朝李延年是著名的乐师,不但会写词谱曲,而且也非常善于唱歌跳舞,舞姿美妙。汉武帝十分喜欢看他跳舞。每次李延年创作了新的歌曲,都会首先给汉武帝去欣赏。他创作的歌曲往往情深动人,让人沉浸音乐中流连忘返。一次,李延年给汉武帝边跳舞,边唱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到词曲连声哀叹,说:“唉,如此美丽的人,但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随即摇了摇头。这应该只存在于幻想中吧。在一旁听歌的平阳公主看到汉武帝如此,不禁莞尔一笑,走到汉武帝旁边,悄悄对他说:“你想见这样的人吗?”汉武帝一怔,立马连声说“当然想,当然想。她在哪儿?”平阳公主朝舞场方向头一扬,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可汉武帝瞧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平阳公主说:“就是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赶紧召见,果然,妙丽善舞,风华绝代,李夫人也由此宠幸。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将其编成歌谣:
古人记日多采用干支记日法。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同时,有些日子在古代还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初三叫做胐(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具体到一天之内的记时,古人多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做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就是夜半了。夜半之后的两个时段是鸡鸣和昧旦。昧旦又叫昧爽,这是天将亮的时间。此外古书上又常常提到平旦、平明,也是天亮的时间。古人对于一昼夜有等分的时辰概念之后,又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於现代的两小时(注:小时本来是小时辰的意思;因为一小时只等於半个时辰。)。和现代的时间对照,夜半十二点(即二十四点)是子时(所以说子夜),上午两点是丑时,四点是寅时,六点是卯时,其余由此顺推。